悠悠吴越曲·浙东浙南之旅·新昌·浙东重镇
新昌处于天台山、四明山、会稽山环抱之中,自古是文人名贤云集之地,四方往来通商要道,浙东重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沃洲”“天姥”两山均在新昌县境内。东晋以来,支遁等“十八高僧”、王羲之等“十八名士”长期在此隐游。李白“自爱名山入剡中”,杜甫则对剡溪“欲罢不能忘”。剡中古道素有“唐诗之路”的美称。
南明山上大佛寺
大佛寺在新昌西南的南明山上。东晋时,昆山僧昙光来此山游方。喜翠峰苍郁,景物幽奇,遂栖宿于山南石室之中,后便在此结茅庐,筑僧寺,取名隐鹤寺。不久,高僧于法兰、支遁等也来此,又续建了元化、栖光两寺。梁朝时,三寺合而为一,定石为“石城寺”。
大佛寺的弥勒佛,由悬崖峭壁的石窟中开凿而成,主持造像的是僧护、僧俶、僧佑三人,历经三代,约三十年时间。故世称“三生石佛”。大殿上现还挂有“三生圣迹”的匾额。寺西北的“千佛院”内,有石像千尊。附近还有智者大师塔遗址、放生池、濯缨亭、隐鹤洞、锯开岩、摩崖石刻,及宋代书法家题“面壁”和朱熹题“天柱屹然”等古迹。
传说当年这里原是万丈深渊,有位相老法师游方至此,制服了一条伤害百姓的小龙,龙身变成了岩山岩洞。后来,法师的徒弟帛僧光和尚遵师嘱在此凿佛像建寺院。他们打算在小龙所化的岩石上雕凿菩萨。入夜,他们正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忽闻阵阵磬声。循声走到南明、石城山谷间,见万丈深潭之中,映着一个坐佛的影子。于是他们决定在潭边的岩壁上,照此影凿像。可是,岩石特别坚硬。帛僧光采纳南明山神的计策,向龙王索要了龙油,用来淬钢钎和斧子。然后帛僧光举起斧子,劈向千尺青岩壁,岩石应声而裂。帛僧光终于劳累而死。后人把帛僧光用斧子劈开的岩石,叫“试斧石”。
帛僧光第二次投胎做人,又到大佛寺,继续前世之业。一天,他走出山门,见两个小孩用一根结起来的稻草芯,锯大路边的岩石,便问:“乖孩子,稻草芯也能锯开岩石儿?”孩子们同声说:“只要大家有恒心,巨岩也怕稻草芯!”接着又锯起来。这块岩石被后人称为“锯开岩”。帛僧光从孩童们的举动受到鼓舞,坚持凿像,直到去世。
帛僧光第三世在大佛寺为僧时,一如既往地开凿石像。他的行为终于感动天神。天神派了一千个天兵天将下凡帮助他。没多少时光,石弥勒像和十八罗汉像就雕成了。天兵天将们爱上了人间,不愿返回天庭。他们化成了一个个小佛,坐化在石窟内的壁岩上。这就是后来的“千佛洞”。因此,凡到大佛寺拜佛的人,都先敬千佛洞菩萨。
戚继光金岭选兵
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因不满旧军的素质,就先到义乌招募新兵。人们闻讯而来,没几天时间,报名者数千。戚继光说:“当兵的先得考试。现在听我命令:擂鼓进,鸣锣退!”说罢,就擂起战鼓。人们朝他所指的方向冲去,一直冲到了新昌的一座高山脚下。半山腰,一片金光闪闪。大家仔细一看,傻了眼:嘿,那不是金子吗?
这时,戚继光鸣起了锣。队伍中出现了混乱,有闻声而退者,也有跑上去拣了金子方回头者。戚继光选出了那些见金子而退的人,编入新军。
据说山岭上的金子,是戚继光预先撒下的,是为了考验人们能否听从命令。这座山因此被称为“金岭”,也有人称之为“镜岭”。
天姥梦幻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唐代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以虚衬实,描写了一幅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的天姥山胜景,表现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此诗广为人们传诵,天姥山的名字便遐迩皆知了。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曾有登山者听到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民间另一则传说则云,盘古帝开凿天地时,为了天上地下能够互往,便造出一座高山为梯。地上人听说天上好风光,纷纷上天观光。盘古担心上的人多了,天会塌下来,就用斧头把梯子削成一根柱子,这样,上天就难了。但地上的小伙子依然能由这根天柱而攀援上天。每逢年节,地上的母亲们惦念天上的儿子,于是拿着麦饼,赶到天柱下,喊着各自孩子的名字。孩子听到娘叫,就下来接麦饼。有的母亲受不了离别之苦,也往天上爬,结果坠落伤亡者甚众。一时间,天上人间哀声一片。盘古便索性砍断了天柱。天地裂开了。逢年过节,做娘的仍忘不了天上的孩子,就爬到山顶上,给孩子们送吃的。在天上的孩子,见到母亲,就声声呼唤“姆妈”。
人们因此把这山叫做“天姆山”。后因“姆”与“姥”同音,此山又被称为“天姥山”。
穿岩十九峰
穿岩十九峰位于新昌县城西南五十里处。这里山峰连绵,侧看似一排齐刷刷的雨后春笋;正面望则又似一位正在对镜梳妆的下凡仙女。
穿岩十九峰以奇峰、异洞、峡谷、溪涧为特色。山麓有一条逶迤的小溪,溪水潺潺,清澈见底。高高耸立的缆船峰上,有一缆船洞。相传大禹在会稽一带治水时,曾缆船于此洞中。十九峰南端的百郎峰,有百郎洞,因治水时有百名民工困于洪水,曾栖身洞中而得名。
从笔架峰左侧攀崎岖山路而上,可看见一个东西相通的穿山洞。这里烟雾出没,山风呼啸,洞窟宽敞,可容千人。穿过洞口,下望是百丈悬崖。此洞曾屡有僧人、道士筑庵居住,现仍存有残碑,碑文云:“穿岩层峦叠翠,连峰矗天;其下沃水回环,绿波荡漾……”
传说从前这里汪洋一片,往来船只无处可系。后有一石匠自告奋勇,到那直插云天的高峰凿洞以系船。寒暑易节,历尽艰辛,终于凿穿了山岩。“穿岩”之名,“缆船峰”之名,都由此而来。
“十九峰头云作巾,峰峰都是玉嶙峋。半天高拆万余丈,一洞可容数千人。入去有洞斜漏日,看来无物不生春。番疑刘阮逢仙处,袖拂烟华香满身。”明代张汝威的这首诗,道出了穿岩秀丽奇险的自然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