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灞桥·灞桥风云
灞桥地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古都长安的一道天然屏障。灞桥不仅是泪眼离别的象征,作为历史见证人,还目睹了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
秦末,刘邦率众起义,首先攻入秦都咸阳,屯军灞原上。秦王子婴见秦王朝大势已去,携皇帝的玺符来到灞桥上向刘邦投降。
西汉时,灞桥作为长安都城的一道关卡,设有灞陵尉和稽查亭,检查过往行人。西汉大将军李广罢官后,一次去蓝田山中游猎夜归,路经灞桥,被喝醉的灞陵尉喝住,不准过桥。李广只好在亭下住宿一夜,天明后才被放行。这件事引起的余波唐代还未平息。长孙无忌有诗云:“灞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认为是灞陵尉喝醉酒,才敢怠慢李广。骆宾王有诗“朱门无复张公子,坝亭谁畏李将军”,认为李广被罢了官,便没人害怕他了。
东汉末年,董卓作乱,长安城被彻底破坏,当时,长安城的居民纷纷由灞桥东逃他乡。文学家王粲逃出长安后,站在灞陵岸上,感伤万分:“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七哀诗》)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率领起义军占领昭应(今临潼)后,唐朝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领文武官员数十人到灞桥向起义军“迎降”,引起义军入长安城。
1936年12月9日,西安爱国学生步行前往华清池向蒋介石请愿,要求结束内战,一致抗日。行至灞桥附近时,蒋介石的马队拦住了学生队伍,两侧还架起了机枪。这时张学良将军骑马赶到,劝说学生们回去,并保证用事实来回答爱国学生从而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惨案。12月12日爆发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