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陕北之旅·黄帝陵·天下第一陵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赫赫三秦魂·陕北之旅·黄帝陵·天下第一陵

在黄陵县桥山顶,有中华民族先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桥山东南麓还有黄帝庙。

黄帝庙又称轩辕庙,其早期情况缺乏记载,据传建于汉代。唐代大历年间,置黄帝庙于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移于今址。庙内古柏参天,有黄帝手植柏、挂甲柏、黄帝脚印、过亭等文物古迹。黄帝脚印在挂甲柏南,刻在一块1米见方的青石板上,出土于黄帝东宫,1956年移至黄帝庙内。黄帝脚印相传有三副,另两副分别在山东、河南。过亭内有七十多通石碑,为明清历代皇帝祭祀碑文。

黄帝陵在桥山山顶正中,从庙到陵的路上要经过下马石、汉武仙台。下马石上刻“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字,古代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陵前,以示敬意。陵冢朝南,高3.6米。陵前祭亭内竖有1958年郭沫若所书“黄帝陵”石碑,亭后为“桥山龙驭”碑,传说黄帝就是在这里驾巨龙腾空升天的。



陕西黄陵县黄帝陵



中华文明始祖

黄帝是传说中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伟大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被尊为“中华文明始祖”。

黄帝是少典氏之子,姓姬。少典氏娶有娇氏之女附宝为妻,附宝一天在野外看到天空中一道电光绕北斗星旋转,感而有孕,怀胎二十四个月,在河南新郑西北的轩辕之丘生下黄帝,因为出生在轩辕之丘,名轩辕氏。轩辕降生时,屋中紫气弥漫。他刚生下来就会说话,聪明异常。有的还说黄帝生下来有四张脸,可观四方,脸似太阳,面部有龙的相貌,手足似龙爪龙趾。

黄帝首次实现了各部落的统一。当时蚩尤率领南方以九黎族为核心的蛮族攻打中原,黄帝率领军队与蚩尤在阪泉(据说在今涿鹿北五里)进行决战,黄帝在九天玄女的帮助下,擒杀蚩尤。黄帝又经“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

黄帝还是大发明家,相传他教会人们建筑房屋,在与蚩尤的战争中,发明了指南车和弓箭。衣食住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的许多东西传说都是黄帝首先发明的。

黄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孔安国《尚书·序》以伏羲、神农和轩辕(黄帝)为三皇,《史记》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黄帝为中央大帝,有“土德之瑞”,土主黄色,故称黄帝。古代,黄、皇相通,所以古书中亦称“皇帝”。意即皇天上帝。自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后,为了区别,才将“黄帝”之称固定下来。

黄帝葬地与祭祀

相传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岁,死在荆山(今河南灵宝),葬于桥山。

关于黄帝葬地历来有陕西桥山、甘肃正宁、河北、山东曲阜、河南阌乡多种说法。相传黄帝死后,各地人民都十分怀念黄帝,但路途遥远,祭祖不便,所以不少地方也修建陵墓,就近祭祀。

甘肃正宁说乃是历代疆域变迁所致。河北说的陵与庙所在地未有共识,实际上是把黄帝庙当成黄帝陵。山东、河南两说产生较晚,大概均属附会之说。

黄帝葬陕西桥山之说历史记载最早,《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史记集解》:“骃案《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历来认为《史记》所说桥山为今陕西黄陵的桥山。

黄帝葬地本属传说,一般认为是在陕西。1962年国务院颁布黄陵县桥山黄陵为“古墓葬第一号”。

中国人历来重视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军事),对祖先的祭祀尤其重要,在古代,重大的决定和事件,都要到祖庙告诉先祖,求得先祖的支持和保佑。

历史上记载明确的第一次祭黄帝,是公元前422年,秦灵公曾“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汉武帝曾率十万大军北巡边关,返回长安路经桥山。他问左右的人:“听说黄帝没有死,现在这里怎么有他的陵冢呢?”答曰:“黄帝升天成仙后,他的大臣们把他的衣服和帽子葬在这里。”一心想成仙的汉武帝听臣下这么一说,便下令在桥山黄帝陵对面筑了一座祈仙台,以向黄帝祈祷成仙。现在这座祈仙台还在,称为“汉武仙台”。

到了明清,帝王祭祀黄陵更是兴盛不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根据经典所载,考黄帝陵在桥山,于是派专使,赴桥山致祭。清人入关,定都北京,力倡满汉一家,多次派人祭奠黄帝陵,皇帝即位、祝寿,农业丰歉,皇太子废立,某战事告捷等国家大事,均遣专员赴黄陵致祭。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特委派十五人的代表团,赴陕西黄陵祭祀。祭文石碑现存于黄帝庙内。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携手合作,1937年和1938年清明节,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对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中1937年4月5日共产党的祭文由毛泽东亲笔手书。

1949年以后,政府也曾多次派人到桥山公祭黄帝陵。1980年恢复祭祀活动后,每年清明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公祭活动,不少海外华人不远万里专程赶来参加,缅怀人文初祖,共兴中华大业。

桥山古柏与黄帝手植柏

黄陵掩映在一片盘青耸翠的古柏林中,周围有柏树八万多株,树龄在千岁以上的就有三千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桥山古柏”被视为黄陵县八景之一。清人张绍先《黄陵古柏》咏道:“老柏虬龙化,盘根绕帝陵。风从南谷响,雾自北桥凝。挂甲宁无据,栖鸾绰有凭。精灵留剑舄,仿佛话飞升。”

黄帝庙门内左侧有一株巨大的古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当地民谚称“七搂八拃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七个人都合抱不过来。这株古柏树龄至少有四千年,被称为“世界柏树之父”,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树旁立有一碑,上书“黄帝手植柏”。

传说黄帝打败蚩尤后,定居于今黄陵县桥山上,大家在近水靠山的山坡上伐木建房。由于建房引起的大肆砍伐,桥山周围的树全被砍光。有一天暴雨倾盆而下,山洪爆发,冲走了几十人。第二天,黄帝经过查看,发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全是那些被砍光了树木的山峁。黄帝号召大家吸取教训,上山种植树木,他亲自带头栽下一棵柏树,就是今天庙中的“黄帝手植柏”。

这株巨柏周身有二十多个大疙瘩,相传是皇帝乘龙上天时,将百姓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不断落在这株柏树上,变成了树疙瘩。黄帝活到一百一十岁时,有一天他在河南巡游,天外飞来一条黄龙,请他归天。黄帝骑上黄龙,巡游中国大地一圈,最后降落在陕西的桥山上。臣民们不愿他离去,有的拉衣角,有的拉宝剑,有的拽靴子。黄帝离去后,人们把从他手上拉下来的靴子、宝剑、衣物埋在这里,作为黄帝的陵墓。

挂甲柏与麻花柏

在黄帝庙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名叫“挂甲柏”,又称“将军树”。传说当年汉武帝筑台祈仙时,随手取下戎装盔甲,挂在这棵柏树上,柏树从此印上了铠甲烙纹。柏树干上遍是孔洞,像有断钉在内。每逢清明节,柏液由孔中溢出,结成串串晶莹的珠球。据科学鉴定,这株古柏属柏树中的一个稀有种类。

在桥山上有许多七扭八拧,如同麻花一样的柏树,被称为“麻花柏”。汉武帝祭陵祈仙时,所骑的乌龙马乃是天国的一条黑龙,因犯天规被打入人间,驮着武帝南征北战。它一直想找机会再返天国。这天,汉武帝筑台祈仙,上天为接受武帝的祭祀大典,打开了天门,乌龙马回天国的好机会来了。可是它与其他凡马一起拴在柏树上,它焦躁地拖着柏树转来扭去,把那棵柏树拧得和麻花一样,挣脱了缰绳,化作一条黑龙冲天而去。今天,桥山上那棵转了二十余圈的古柏,就是当年拴乌龙马的那棵。其它麻花柏,是当时与乌龙马在一起的凡马也想跟着乌龙马升天,挣扯缰绳拖拧柏树而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