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齐鲁月·济南之旅·淄博·齐国故城子闻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朗朗齐鲁月·济南之旅·淄博·齐国故城子闻韶

淄博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南山地北麓。淄博历史久远,几经变更。张店古称黄桑店,战国时为古昌国城,金始称张店。临淄为古齐国都城,自齐献公建都已六百余年,有“海内名都”之称。淄川西汉时设般阳县,因县在般水之阳,故名。北魏改见丘县,隋开皇十八年改名淄川,沿袭至今。周村西汉时设县,早在明清即有“丝绸之村”盛名。博山古名颜神镇,清雍正年间始设博山县。“淄博”一名为淄川、博山两县合称。

临淄齐国故城位于淄博市旧临淄县西部与北部,东临淄河,西依系水。《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约在公元前九世纪中叶,齐国第七个国君齐献公由薄姑(山东博兴)迁都于此,自春秋战国至前221年秦灭齐止,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六百三十多年,是列国中最繁庶的都城之一。《齐记》载,故城城门共十三座,已探明十一座,门道宽多在10米以上。城内道路纵横,已探明干道十条,多与城门相通。人们挖掘的排水沟、护城濠与天然河流互联,构成较完整的用水、排水和城防系统。故城分大小两城,小城套筑在大城西南隅。小城为贵族聚居区。大城内发现墓地两处,大型殉马坑一处。

桓公台,位于齐故城小城内西北,相传为齐桓公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之处。秦汉时称“环台”,魏晋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仲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台周围有许多夯土建筑遗迹,是当时宫殿建筑区之一。晏婴墓,与桓公台南北相对,位于故城小城北墙外。墓前立明万历间所镌“齐相晏平仲之墓”碑与新刻晏子像及生平述事。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子,春秋时著名政治家;景公时为相,辅政四十余年。齐国故城东南有韶院村。古籍载,孔子对帝舜时之韶乐推崇备至,称其“尽善矣!尽美矣”。又载,孔子至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村内有清宣统年间所立”孔子闻韶处”石碑。据民国初年《临淄县志》载:“相传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村民恐古迹湮没无传,故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

二王冢,位于临淄区郑家沟南鼎足山,传为春秋齐桓公、齐景公墓。二冢东西并列,因山为坟,墓上绿草茵茵,四周古冢累累。桓公墓土色不一,传当时诸侯送葬,各进其土所致。三士冢,在临淄旧县城南门外。一基三冢,传为春秋时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之墓。诸葛孔明《梁甫吟》云:“步出城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墓周建有砖石围墙,南设圆门和影壁。墓西立有“三士冢”石碑。四王冢,又称四豪冢,在临淄区淄河村南,传为战国田齐国君威王、宣王、湣王、襄王墓。威王名因齐,为战国七雄之一,任用邹忌为相,孙膑为军师。宣王名辟疆,喜文学游说之士,“稷下学宫”复盛。湣王,一作闵王、愍王,约前300年至前284年在位。襄王名法章,约前283年至前265年在位。四墓自西而东并列,封土高大,一基四巅,状若山丘。此地齐王陵寝甚众,故有齐陵之名。

临淄区牛山北麓,坐落着春秋齐相管仲之墓。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政治家,相齐桓公成霸业。墓前旧有石碑,刻古人云:“幸脱当年车槛灾,一匡霸业为齐开。可怜三尺牛出土,千古长埋天下才。”新立石碑两方,一为“齐相管夷吾之墓”,一为管仲像及生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