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冯桂芬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斋号趣谈·冯桂芬

冯桂芬 (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年轻时曾拜林则徐为师,林也对他备加器重,曾称冯 “文为百年以来仅见”。后入李鸿章幕府,对清朝腐朽统治有所不满,多次建议改革时政。重实业,视为经世致用之学; 主张学习西方,曾倡言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实行新政。后又在上海创设 “广方言馆”,招引后学,务求博通中西两学。他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论家,其思想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被资产阶级改革派奉为先导。著有 《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说文解字段注考证》等。

主要书斋号有: 校邠庐。

校邠庐

冯桂芬的故宅是—座典型的明清风格的江南园林建筑,前宅后园,门厅高敞,颇有气派。驻足门前,便可见屋脊间镌着一只螃蟹、两朵菊花。原来冯桂芬在道光二十年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旧时殿试及第之首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所以将军门上方匾额为 “榜眼府第”。这里的一只螃蟹、两朵菊花,就是暗喻“一甲二名”,螃蟹即 “榜眼” 谐音。由此可见这位当年榜眼用心之良苦。

冯桂芬的书楼是他故居中的精华。这里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也映照出冯桂芬的道德文章。他的书楼与一般厅堂不同,堂中步柱不落地,而且用短桩代替步柱,短桩高高挂在草阁梁上,短桩上雕满花篮,煞是好看,故俗称“花篮厅”。花篮厅分南北两处。北为书斋 “校邠庐”,便是冯氏的著书立说之处。冯桂芬有政论代表作 《校邠庐抗议》,“校邠庐” 由此而得名。“邠”,通 “彬”,寓含有文采之意。《校邠庐抗议》全书共40篇,针对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内政外交的改革主张,由此被誉为“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于西人格致之学”,是洋务派思想之先声。冯因此命自己书斋为 “校邠庐”,确是蕴含深意。“校邠庐” 中,一副抱柱联,也引人注目:

官久方知书有味,

才明敢道事无难。

这副对联道出了冯桂芬的心迹,既反映他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也隐喻着有心归隐治学之意。

“花篮厅” 南面为书楼,是冯桂芬的藏书处。上有匾额,题为 “怀铅提椠”,“铅”和 “椠” 均为古代书写工具,后人以此比喻为好学著书。

校邠庐一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