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谈·张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收藏趣谈·张謇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翁,别号季子,江苏南通人。清朝末年状元,实业家,近代著名立宪派。光绪二十年中状元,授翰林院编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曾劾李鸿章妥协。后返故里兴办实业,同时创办学校,创设图书馆、博物苑等。被学部任为中央教育会长。曾与汤寿潜等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成为立宪派领袖。辛亥革命以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改任北京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职。1915年辞职南归,此后继续在南通地区办理实业。毛泽东有言: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珍藏观音像

张謇是位实业家,同时也酷爱收藏。他曾收藏历代观音画像百余幅,这是独树一帜的专题收藏。他收藏的观音画像作者有:唐代的吴道子、杨芸珠,宋代的贾师古、牧,元代的钱选、赵孟、管道昇,明代的李麟、蒋子成、仇英、徐渭、夏、丁云鹏,清代的陈洪绶、张照、禹鼐、陆谦、金农、罗聘、华、戴熙、梁瑛、陆瀚、江灏、王锡畴、项醇、沈兆霖、沈瀛、刘冰之、丁延、丁恒、竹禅和尚等。这些观音画像,有绢本的、纸本的,有彩画的、墨画的、金画的、血画的,还有明代露香园顾氏及近代闻名世界的美术家沈寿绣制的绣像。真乃洋洋大观,世所罕见。张謇先生为酬愿,在南通南山建了一所观音院,将多年搜集的历代名家观音画像珍藏于内,供人观赏。1926年张謇先生去世,藏品仍留存于观音院。

1938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已经一年,南通费范九先生担心张先生所藏历代名家观音画像毁于战火,于是发宏愿,广募捐,连同丝绣、石刻共154帧,用上等宣纸精印成上下两册,凡1500部,名为《历朝名画观音宝相》。由于印本流传,更多的人观赏到了这些收藏精品。印本的序言、题跋,多为佛家弟子之言,仅潘恩元的一篇五言,言及印刷缘起。中有云:“比来江上事,孤城陷锋镝。颇闻收藏家,往往苦资敌。”又云:“一朝盛称说,知已逃此厄。艰难具首尾,岂仅矜良策。濠南张夫人,出之以全力。世乱既至此,顾家亦朝夕。惟弃置一切,或能用其极。捆载便随身,未使离顷刻。中多涉险途,几至废寝食。展转迨沪滨,遽肯弛其责。”从诗中可见张謇先生的后人在战乱时为保护藏品,也是历尽艰险的。因此,费范九先生才决定筹资印刷。幸而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历代名家观音画像没有被敌人掠夺,也没有散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独享愉快欢乐,不如昭之于众,让大家共享。张謇热爱收藏,但从不将藏品独享。他把收藏视为利用实物来普及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他在1905年写的《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中,建议清朝政府建立博物馆和图书馆为一体的博物馆,“且京师此馆成立以后,可渐推行各行省,而府而州而县必将继起,庶使莘莘学子,得有所观摩研究,以补益于学校”。但是,张謇的建议未被清政府采纳,自己便在南通筹建博物苑。他购民房、迁荒冢,先后建立了北馆、中馆、南馆和园圃。经过苦心建设,收藏文物达2900余件,分为自然、历史、美术三部分。张謇在建馆中,不但主张对个别的“天产品物”“循名责实,察识物理”,而且要求看到品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看到个别品物在自然史上所占的地位,从品物中反映“古今之变异”。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综合性博物馆的开端,无论是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收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张謇像

水月观音图(明)

观音像

南海大士图(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