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趣谈·林纾
《林纾》:林纾(1852-1924),近代著名文学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闽县(今福州)人。幼孤苦,赖叔父供养,因无资,专买破书以读。光绪八年中举人,遂弃举业,专治古文。后入京,任教于京师大学堂。曾依靠旁人口述,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70余种。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多种。
“忧危丧亡之交” ——答周生书
林纾在信中说: “窃谓五伦中,忽有朋友之一伦。戚非兄弟,分则路人。而古人于忧危丧亡之交,冒死捍卫,颇以为过。及仆身被家难,学业不立,朝夜震局,莫省为计。则存问诱掖,摩励磋切,均吾友之力。方悟古人置朋友于五伦中,今果不享其利也。”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我认为五伦中,忽有朋友这一层关系。戚非兄弟,分别后便形同路人。而古人在忧危丧亡的时候,冒死捍卫,颇以为过。等到我身受苦难,无法继续学业,日夜不宁,无以为计时,都得到朋友的帮助鼓励,这才明白古人将朋友置于五伦之中的道理,如今果然受其利益。
行书轴 林纾
林纾在这封信中论述了朋友这一层关系的意义后,列举了自己对待朋友的几件事。如王薇庵先生去世后,林纾抚养他留下的儿子元龙,如今元龙在诗文上已小有建树; 林述庵先生去世后,林纾又扶养他的儿子阿状。林纾尽己所能抚养这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并给予关怀与教育,以尽朋友之道。林纾认为这些都是作为朋友应该做的,并不值得奇怪。做人应多行善举,这很正常。他认为唯一担心的是收留的孩子不成器,骄荒败德,这便是天意,只有掩面痛哭了。通读此信,从中可窥见朋友间的真情。抚育朋友遗孤责任重大,但林纾根本不计后果,将朋友的两个幼子抚养成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杰出文人所具备的高尚的人品。
行书信札 林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