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素》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世居吉林。出身微贱,聪明好学。及长,膂力过人,善弓马。性朴实宽厚,勇敢坚毅,初为骁骑校,继迁协领(八旗驻防军官名)。
康熙十六(公元1677年)五月,内大臣武纳默等前往长白山(后金发源地)瞻仰礼拜,至吉林,宁古塔将军巴海令萨布素率兵二百,携三月粮,护送往长白山。所经之地,多为深山老林,无路可行,萨布素率众前行,伐木开路,遇水架桥,顺利完成了任务。次年,迁宁古塔副都统。继而参加反击沙俄入侵之战。
早在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九月,沙俄军占领雅克萨(在今黑龙江呼玛县西北、漠河东、黑龙江北岸),改名阿尔巴津,修筑工事,作为继续侵占中国领土之据点。次年,沙俄军顺流东下,沿途抢劫,遭到当地军民坚决抵抗。十五年(公元1658年)五月,沙俄军再次结队东下,抢夺粮食,残害人民,清守军击破之。之后,时战时谈,但沙俄对中国侵略不止,从黑龙江上游逐渐扩展到中、下游和额尔古纳河东岸。清朝由于“三藩之乱”(即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之乱)而无力全面反击。及平三藩之乱(公元1681年)和统一台湾(公元1683年),康熙即将战略重点转向东北边疆,以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准备消灭入侵之沙俄军。
萨布素至瑷珲(今黑龙江爱辉县),即着手建城,城外掘濠,濠外设栅;贮存粮草;整训士卒,加强战备。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正月,萨布素与都统彭春率水陆军往征雅克萨。及至,即向俄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最后通谍:撤出雅克萨,否则必破雅克萨城。托尔布津恃其城坚,拒之。五月二十五日,清军发炮轰击,毁雅克萨,沙俄军战死及生擒者近百人,托尔布津降。萨布素还师,移驻黑尔根(今嫩江县),总领黑龙江全境军务。
八月,沙俄复侵占雅克萨。次年六月,萨布素引兵八千、战船一百五十艘、大炮四百门,进围雅克萨,两军相持而不能下。九月,萨布素发动猛攻,欲一举克之。由于沙俄军誓死固守,逾年仍不能下。但俄兵因穴居,皆得病,由是不是战死,就是病死,存者仅六十余人,城旦夕可下。沙俄惧而提出议和。萨布素遂撤围三里外,许俄兵自由出入,且严禁清军侵侮俄军士兵。继参与和谈。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九月七日,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一、确定两国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河、岭以南之地属中国;河、岭以北之地属俄国。二、拆毁雅克萨城,撤走沙俄军。三、商定两国边境贸易。
清廷在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即进行平定准噶尔叛乱。
蒙古分四部:漠南蒙古,漠北外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青海蒙古。准噶尔为厄鲁特之一部,地处伊犁,与俄接壤;其首领噶尔丹于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大举进攻喀尔喀(今蒙古),喀尔喀求救于清。康熙遣使为之调停,噶尔丹不为礼。尤有甚者,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六月,噶尔丹引兵二万,以追捕喀尔喀为名,深入乌珠穆沁(在今内蒙古东北)境,清军进行反击。两军战于乌兰布通(在今克什克腾旗境),噶尔丹败逃。康熙命萨布素加强战备,于要冲设防,并相机进剿。萨布素在调查研究之基础上,上书陈进兵事宜。书曰:“兴安岭北形胜地,以索约尔济山(在今海拉尔市东南)为最。已遣识路官兵自盛京(今辽宁沈阳市)、吉林、黑尔根审度至山远近,分置驿站,其无水处,掘井以待。山之东北呼伦贝尔等处有警,与臣驻军地近,即率黑尔根兵先进,吉林、盛京继之;山之西乌勒辉等处有警,则盛京兵先进,臣率部下及吉林兵继之,皆会于索约尔济山。”康熙准其奏。
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三月,康熙亲征噶尔丹,自独石口(在今河北沽源县南之长城上)出中路,萨布素为东路,督盛京、宁古城、科尔沁兵,自索约尔济山进剿。及败噶尔丹,萨布素还至黑龙江,于黑尔根两翼立学,设助教,选幼童,教习书义。是为黑龙江建学之始。
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康熙巡视吉林,以萨布素勤劳,授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世爵世职九等中之第六等)。次年,以“荒废地妄报成效,并浮支谷石”罪革职。旋死。
萨布素两败沙俄军于雅克萨,是抗俄名将。他治军有方,善于抚众,故能在极其寒冷之雅克萨坚持围困。他不但懂军事,而且懂政治。在沙俄士卒因病湿而死者甚多时,遣医请为治疗;虽为沙俄军所拒,但做法可嘉。史称其有文武之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