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字禹廷,安徽庐江人。出身贫苦。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十二月,太平军陈玉成攻克庐江,汝昌加入太平军,时年十七;隶属程学启部,驻军安庆。十一年(公元1861年),清军包围安庆,学启率汝昌等三百人降清,编入湘军,为千总。次年,转入李鸿章领导之淮军,从至上海,镇压太平军,升营官(相当今营长),领马队。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为副将,参加镇压捻军。七年(公元1868年),授总兵。
清廷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之后,决定裁军。对如何在淮军中裁军,汝昌与其上司陈铭传意见分岐,遂辞职归家。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五月,清政府鉴于外患频繁,决定创建北洋水师,由李鸿章负责。汝昌为差遣,训练水兵。后奉命赴英国接受订造之炮舰。十四年(公元1888年)十月,为海军提督,统领北洋海军。当时北洋海军有舰艇二十二艘,四万余吨。十六年(公元1890年),设水师学堂于刘公岛,以培养海军人才。
二十年(公元1894年)春,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军队应邀前往平乱。事前日本同意中国出兵,但又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名,大量增兵朝鲜,其数量远远超过驻朝清军。他们迅速占领仁川、汉城,劫持朝鲜国王。
汝昌深知战争已不可避免,乃积极准备。驻朝鲜通商大臣袁世凯回国报告,朝鲜形势非常紧张,战争迫在眉睫,李鸿章才被迫增兵朝鲜。增援部队乘高升号赴朝,济远、广乙、威远三舰护航。
六月二十三日,中国舰船航行至丰岛附近时,日舰突然发起攻击,挑起侵略中国之战。高升号被击沉,船上官兵九百五十人,全部牺牲;广乙号重伤。这就是“丰岛海战”。七月一日,清政府被迫宣战。
八月十六日,日军攻占平壤,清军败逃。日军既得平壤,遂决计消灭北洋舰队。十七日,汝昌率舰船十艘护送陆军至大东沟。及返航,行至大鹿岛附近,遇日舰十二艘。一场中国海军史上之大海战在黄海展开。
汝昌指挥诸舰拦腰截击日本舰队,并猛击其殿后诸舰,重创其赤城、比睿、西京丸号。日舰猛烈反击,汝昌所在旗舰(定远号)被击中,帅旗被击落;汝昌身负重伤,无法指挥。此次战斗,清损失五舰,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壮烈牺牲。但主力舰犹存,尚有一定战斗力。
战斗结束后,北洋舰队至旅顺基地修整。而日本则积极准备,以消灭北洋舰队。面对此种形势,李鸿章畏敌如虎,视北洋舰队为私产,下令保船避战。致舰队自旅顺返回威海卫后,未再出战。
十月,日军兵分两路:一路由义州渡鸭绿江入侵辽东;一路从仁川渡海,进犯大连、旅顺。由仁川渡海之一路,在攻占大连、旅顺之后,即攻威海卫。时北洋舰队尚有战舰九艘,由于李鸿章不准出战,蛰缩于港内。十二月二十五日,日陆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抄袭威海卫;日舰队则从海上进行封锁。至是,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汝昌面对此严峻局面,要求出击。李鸿章仍坚持不许出战,曰:“如有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是月,日本海军舰队司令伊东致书汝昌,劝降,汝昌坚决予以拒绝。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正月五日,从荣成湾登陆之日军占领威海卫南岸炮台;八日,占领北岸炮台;然后利用南、北岸炮台轰击港内北洋舰队;同时,日舰队从海上进攻。至此,北洋舰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之地位,定远、靖远等舰先后被击沉。又外援已绝,弹药将尽。十七日,汝昌召诸将商议:将舰船炸沉,诸将恐日本人不满,不从;建议突围,亦不从;汝昌绝望,遂入舱,服毒自杀。时年六十。
汝昌殉国后,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炳等,伙同洋员,盗用汝昌名义,投降日本。至是,建立仅八年、耗资巨万之北洋舰队,全部覆没。
北洋舰队之覆没,原因何在?就两国海军实力来讲,大致相等。清舰吨位数多于日舰,定远、镇远排水量均为七三三五吨;大炮口径亦较大,又有鱼雷快艇。而日舰航速较快,快炮亦多于我。北洋舰队所以全部覆没,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主管北洋舰队之李鸿章,一味妥协退让,不准舰队出击,坐以待毙。其次,陆军将领惧战,大连守将赵怀益、旅顺驻军统帅龚照屿闻风先逃;及日军攻威海卫,南岸守军统领刘超佩(李鸿章内侄女婿)、北岸守军统领戴宗骞亦皆不战而逃,因而日军得以迅速占领南、北岸炮台。如果南、北炮台不失,北洋舰队尚可长期固守,当不致全部覆没。
在海战中,汝昌以身殉职,其爱国精神诚为可嘉。但他才智平庸,无挽危局之能力,忘记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原则,坐以待死;在黄海海战中,指挥上亦有不当之处。且用人不当,在危难之时,部下不听指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