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晏殊》人物故事小传
晏殊(公元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治所在今江西抚州)人。幼有文名,景德初年,以神童召试学士院,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次年迁太常寺奉礼郎。真宗朝仕至翰林学士。仁宗初年,加给事中,预修《真宗实录》,拜枢密副使。以论事忤刘太后意,罢知宣州,后改应天府。在任兴办学校,延请范仲淹教授生徒。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后出知毫、陈二州。又回朝为御史中丞、三司使。庆历中拜相兼枢密使。为谏官论罢,降为工部尚书。先后出知颍、陈、许、永兴等州军,移河南府。以病归京师,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卒谥元献。
殊平居好贤,为相之日更是以奖掖后进视为己任,当世名士,如范仲淹、韩琦、富弼、孔道辅、王安石等人,或出其门,或被擢用。又生平喜欢诗酒文章。所作小词语言婉丽,情致闲远。有文集240卷。又删次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100卷。今仅存《珠玉词》和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正 史]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①文,景德②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③,授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④。”帝顾⑤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⑥,数称善⑦,擢秘书省正字⑧,秘阁读书,命直史馆⑨。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⑩称许之。
明年,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11)。东封(12),恩迁光禄寺丞(13),为集贤校理(14)。丧父,归临川,夺服(15)起之,从祀太清宫。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16)。丧母,求终服(17),不许。再迁太常寺丞,擢左正言、直史馆,为升王府记室参军。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18)知制诰,判集贤院。久之,为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访殊以事,率(19)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20)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21)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谓东宫旧臣,恩不称(22),加给事中。预修《真宗实录》。进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23)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24)。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改资政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兼秘书监,为三司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太后谒太庙(25),有请服兖冕(26)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太后崩,以礼部尚书罢知亳州,徙陈州,迁刑部尚书,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27)助边费,凡他司(28)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康定(29)初,知枢密院事,遂为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30)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31)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32),而小人权幸皆不便。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孙甫、蔡襄上言:“宸妃(34)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35),没而不言(36)。”又奏论殊役(37)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颍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38),时以谓非殊罪。
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祀明堂迁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迁兵部。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39),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40)如宰相。逾年,病浸剧,乘舆(41)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42)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43),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44),吏民颇畏其悁急(45)。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其信遇如此。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46)梁、陈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子知止,为朝请大夫。
《宋史·晏殊传》卷三一一
〔注 释〕
①属(zhu)文:撰著文辞。②景德: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即公元1004年至1007年。③慑(zhe):恐惧,害怕。④江外人:江南人。⑤顾:顾视,回看。⑥既成:已经考完。⑦数(shuo):屡次。⑧擢:提升;秘书省正字:官名。宋设秘书省,掌管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数等。正字为属官,从八品,掌校雠典籍,判正讹谬。⑨直史馆:入直史馆。后用为官名。⑩每:常。(11)太常寺奉礼郎:宋设太常寺,掌礼兵、郊庙、社稷、陵寝之事。卿为长官,下设少卿、丞、博士、主簿、奉礼郎等属官。(12)东封:东封泰山。古代帝王凡遇大典常到泰山去祭天。真宗朝曾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举行封禅大典。(13)光禄寺丞:宋设光禄寺,掌祭祀、朝会、宴享、酒醴、膳馐之事,负责食物酒品的储藏与出纳。设有卿、少卿、丞、主簿等职。(14)集贤校理:官名。任职集贤院,掌管图籍校勘整理。(15)夺服:旧制,父母死后须守丧3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未及期满而被启用为官,称“夺服”,意同“夺情”。(16)太常礼院:官署名,隶属于太常寺,执掌礼制,官员有判寺事、同判寺事等。(17)终服:终制,终丧,即终守3年之丧制。(18)寻:不久。(19)率:大抵,通常。(20)辄:即,就。(21)章献明肃太后:即真宗刘皇后。益州华阳(治今四川成都)人。15岁归真宗于襄邸。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真宗久疾居宫中,政事多决于刘后。真宗死,遗诏尊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仁宗即位,刘后垂帘听政,称制凡11年,史称“章献垂帘”。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卒,谥号章献明肃。(22)恩不称:所加恩泽不称其位。按,晏殊曾为升王赵祯记室参军,赵祯即位为仁宗,晏殊作为东宫旧臣,例应加官。(23)坐:坐罪,因犯法而获罪;从幸:随从皇帝幸临某地。(24)延:延请,聘请;生徒:州县学校在籍的学生。(25)太庙:古代帝王的祖庙。(26)兖冕:兖衣和冕,是古代皇帝和上公的礼服。(27)长(zhang)物:多余的东西。(28)他司:其他行政部门。北宋三司设度支部,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29)康定:仁宗赵祯年号(公元1040—1041年)。(30)庆历:仁宗年号(公元1041—1048年)。(31)益:更加。(32)因:依靠;更治:更改治道。(33)权幸:指身居高位,有权有势的人物。(34)宸妃:指真宗李宸妃。杭州人。入宫后,初为章献太后侍儿,后真宗以之为司寝,有娠,生仁宗,章献以为己子。直到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章献死,仁宗始知己为宸妃所生,遂追尊为皇太后,谥庄懿。章献在世,人皆忌惮,无有敢言者。本句所谓“圣躬”即指仁宗而言。(35)被诏:受诏;志宸妃墓:为宸妃作墓志。(36)没而不言:对宸妃生仁宗之事不加记载。没,掩没。(37)役:使用;治僦舍:修造供租赁用的房舍。僦,租赁;规利:求利。规,规求,贪求。(38)例:惯例;宣借:宋时规定宰执等高级官员,可分别配置4名至35名军人或胥吏,以充当侍卫,称为宣借。(39)既平:已经康复。(40)仪从:仪仗随从。(41)乘舆:犹言“銮驾”,此指仁宗皇帝。(42)行:行将,将要。(43)临奠:亲临祭奠。(44)累典州:屡次掌管州府。(45)悁急:同“狷急”,急躁。(46)删次:删削编次。
[相关史料]
晏元献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召至阙下①,适②御试进士,便令与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乞命别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一日缺东宫官,内批除③晏殊。执政莫喻所因④,次日上谕⑤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上面谕除授之意,公曰:“臣非不乐宴游,直⑥以贫无可为。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也。”上益嘉其诚实,眷注日深。仁宗朝,卒⑦至大用。
《宋人轶事汇编·梦溪笔谈》卷七
晏殊言,知制诰日误宣⑧入禁内,时真宗已不豫⑨,出一纸文书视之,乃除拜数大臣。殊奏云:“臣是外制,不敢越职。”上颔⑩之,召学士钱惟演,殊奏:“臣恐泄漏,请止宿学士院。”翌晨麻(11)出,皆非向(12)所见者,深骇之而不敢言。
《宋人轶事汇编·邻几杂志》卷七
章懿(13)之崩,晏殊撰志文,只言生女一人,早卒(14)。仁宗恨之,及亲政,出志文以示宰相曰:“先后诞育(15)朕躬,殊为侍从,安(16)得不知?”吕文靖曰:“殊固(17)有罪,然宫省事秘,臣备位宰相,虽略知之而不详。殊之不审(18),理容有之。然方章献临御(19),若明言先后实生圣躬,事得安否?”上默然良久,命出殊守金陵(20)。及殊作相,八王疾革(21),上亲往问疾,王曰:“叔久不见官家(22),不知今谁作相?”上曰:“晏殊也。”王曰:“此人名在图谶(23),如何用之?”上欲重黜(24)之,
宋祁为学士,当草麻(25),争之,乃降二官,知颍州,词曰:“广营产以殖赀(26),多役兵而规利。”以他罪罪之(27)。殊免深谴(28),祁之力也。
《宋人轶事汇编·龙川别志》卷七
晏元献因观王琪大明寺(29)诗板,大加称赏。召至同馆,步游池上,时春晚有落花,晏公云:“每得句或弥年(30)不能对,即如‘无可奈何花落去’(31),至今未能对。”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32)荐馆职。
《宋人轶事汇编·复斋漫录》卷七
晏元献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盘馔皆不预办(33),客至旋(34)营之。苏丞相颂尝在公幕,见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疏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35),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灿然矣。稍阑(36)既罢,遣声伎曰(37):“汝曹呈艺已毕(38),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39)以为常。前辈风流,未之有比。
《宋人轶事·避暑录话》卷七
晏元献尝览李庆孙《富贵诗》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余每言富贵不言金玉锦绣,唯说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穷儿家有此景致也无?”
《宋人轶事汇编·青箱杂记》卷七
〔注 释〕
①阙下:帝都。②适:正好,恬好。③除:拜官授职。④莫喻所因:不明白其中的因由。⑤谕:晓谕,谕示,旧时上告下的通称。⑥直:但。⑦卒:终于。⑧宣:传宣。⑨豫:舒适。⑩颔:点头,表示赞许。颔,下巴。(11)翌晨:第2天清晨;麻:唐宋时代,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后遂用为此种诏书的代称。(12)向:从前,往昔。(13)章懿:即指仁宗生母庄懿太后。(14)早卒:早死。(15)先后:指仁宗生母庄懿太后;诞育:生育。(16)安:何,哪里。(17)固:确实。(18)审:详知,明悉。(19)方:当;章献:即章献太后;临御:指垂帘听政事。(20)出:官员外迁;守金陵:为金陵太守。(21)八王:笔记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为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光义第八子赵恒;疾革:病重,危急。(22)官家:古时对皇帝的一种称呼。(23)图谶:古时巫师或方士制作的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24)黜:贬斥。(25)草麻:起草黜免大臣的诏令。(26)殖赀:积蓄资财。殖,繁殖。赀,同“资”。(27)以他罪罪之:以其他罪过定了他的罪。(28)深谴:深责。(29)大明寺:在今江苏扬州市新北门外,唐代僧人鉴真东渡日本前在此住持。(30)弥年:经年。弥,满。(31)“无可”句:诗句见晏殊《浣溪沙》词。(32)辟置:征召。(33)预办:预先置办。(34)旋:旋即,立即。(35)相佐:相助。(36)稍阑:稍残,稍晚。(37)遣:遣散;声伎:指酒宴上歌舞以助酒兴的伎女。(38)汝曹:你们;呈艺:献艺;毕:完了,结束。(39)率:大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