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明代万里长城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自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至万历时,在200余年间,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大规模地修筑了大部分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称为“边墙”。宣化大同二镇之南,直隶山西界上,并筑有内长城,称为“次边”。总长约6700公里。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明长城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九省、市、自治区,随着不同的地形、山势和地貌而筑,大多建在山岭最高处。有“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之说。居庸关一带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气魄雄伟。为了防御、通讯和保护交通的需要,采用诸如关城、敌台、烽火台等多种形式的设施。筑城工程因地制宜,就材筑造。在黄土高原一般用土版筑或土筑。山岩溪谷处,则杂用木石建造。在一些地段用整齐的条石和特制的城砖砌成,特殊地段利用山崖建雉堞或劈崖作墙。有著名的关城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雁门关、嘉峪关等,皆十分坚固雄壮。明代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