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本岛人本—儒学与传统神学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从神本岛人本—儒学与传统神学

儒学的创立,经历了一个从神本到人本的发展过程。

殷周时期,是神学迷信占据统治地位的神本时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殷人认为,上帝(“帝”)是人类社会的主宰,商王代表上帝统治人间。所以,凡事都要通过巫、祝、史的占卜,向上帝请示。周灭商后,修改了商代的天命论,提出了“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的新命题,在神学迷信中注入了一些理性的内容,但上帝仍是人类的主宰。“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子筮之用。”(《礼记·表记》)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上帝的地位严重动摇,人的地位大大上升。巫史从事的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等文化活动日益理性化,一股以重人轻神为特征的无神论思潮蓬勃兴起。孔子创立的儒学,就是这股脱胎于巫史之学的理性思潮的结晶。孔子接受了传统的“天命”论,但又罕言“天命”,而大谈“仁”、“民”,并且对“天”、“天命”作出了新的解释;他不否定鬼神,但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教人重生轻死,重事人、轻事鬼,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他重视祭祀,赞成“神道设教”,但又不相信卜筮迷信,在实践中处处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勤于思考的理性精神。尽管孔子思想中存在着有神和无神的矛盾,但其立足现实、“以人为本”的特色非常鲜明,无神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突出的。孔子创立的儒学基本上完成了从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过渡,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特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孔子的人本思想仍然带有浓重的神学色彩,存在有神与无神的矛盾,其后学从这两个方面继承发展了他的思想。所以,儒学尽管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特质,又与传统神学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此外,还有儒学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封建统治阶级需要利用神学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等原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