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高原之花—腊染、刺绣、织锦及银饰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贵州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高原之花—腊染、刺绣、织锦及银饰

贵州境内各少数民族不但勤劳勇敢,而且非常懂得美,他(她)们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铸在他(她)们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中,蜡染、刺绣、织锦、银饰像朵朵艳丽的鲜花盛开于贵州民族地区。

中国的蜡染历史极为悠久,早在西汉就流行于中原和西南各民族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中原地区蜡染渐渐湮没无闻,西南少数民族中却依然保持了它古朴的制作方法,成为著名的民族工艺品。

贵州的蜡染盛行于苗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侗族中间,这里的妇女几乎人人都会制蜡染。其制作方法是用自己家织的土布,用特制的蜡刀,醮溶化的蜡油,随心所欲地在土布上画上纹样,放入自制的蓝靛染缸中渍染,捞出后,将布煮过,使密蜡溶脱,清水漂洗,在原有蜡染处便呈白色,无蜡染处呈蓝色,一件蓝白相间、悦目动人的蜡染便成功了。由于密蜡易折裂,形成冰片纹,这是任何机器制作都无法加以设计的。蜡染布颜色和图案自然、流畅、多姿多彩,这是它最引人的地方。蜡染布除做衣裙外,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手巾、头巾、床单、被面、帐檐均可采用。有的蜡染布除蓝白两色外,再点染其他颜色更绚丽多彩。蜡染的图案向无定本,都凭妇女一双灵巧的双手绘制,大凡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山水树木以及民族历史中传留的图腾,都是她们描绘的对象,图案夸张、讲求对比,线条灵活多变。一些手艺精巧的苗族、布依族姑娘还走出国门,在各种国际展览会上当众表演,常引起国外友人的赞叹。

贵州各地、各民族蜡染有不同风格。丹寨苗族地区的图案粗犷、豪放、古朴;黄平家的显得精巧、细致、工整;安顺苗族的蜡染趋于明丽、生动;镇宁布依族的又给人以雅洁、清新之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蜡染的风格,反映了她们不同的审美情趣。安顺的布依族妇女还创造了不用蜡染的方法,将白布按照所需图案要求,用线扎叠的方法,或加上粗麻线铺上花纹,缝钉后投入染缸,这种扎染出的花纹自然流畅,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贵州各少数民族妇女都善于刺绣。刺绣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除平绣外有盘绣、绉绣、瓣绣、打籽绣等。图案一种采自大自然的山川、花草、虫鱼、鸟兽,一种是吉祥物如龙、凤、龟、麒麟,另一种是几何图案。妇女们多不起稿,随手便绣出心中想象的图画。苗族妇女的刺绣色彩极丰富,她们常以各色绸缎作底,用红、绿、黑、白、黄等各色丝线灵活配搭,在夸张中达到装饰效果。布依族妇女多喜绣实用小件作品,比较讲究色彩的调和。过去,各族妇女的绣件以服饰为主,女孩一般七八岁便要学刺绣,自己的嫁衣要赶在出嫁前绣成,亲属和追求的小伙一般以刺绣工艺的精湛与否来衡量姑娘的聪慧。

贵州各族妇女的挑花也具特色,常以青布为底,用十字针法,经过仔细计算棉纱经纬,挑出各种图案与龙、凤、花草、蝴蝶,装饰性很强。

织锦在各民族中极流行。无论苗、布依、侗、仡佬、水各族妇女都善织锦。织锦有“彩锦”和“素锦”之分。彩饰用红、绿、蓝、紫、黄等线织成,色彩缤纷,十分艳丽,图案多喜用几何纹,中间夹以小花、蜂蝶、鸟兽。素锦则一般在白底上夹以青线,黑白分明,精密细致,极为素雅。织锦手艺复杂,窄幅有的只有四五分到二寸,多用作带子使用;宽的可作被面,二尺宽幅的织锦,每天只能织三四寸,织锦只能正面看,反面则如一堆乱丝。

银饰以苗族的最著名。苗族最喜爱银饰,尤其是妇女,盛装的苗族少女,除彩绣的衣裙引人注目外,那从头到衣裙上满缀的各式银饰闪光耀眼,常令人神眩目迷。当一位盛装的苗族少女缓步走来,环佩叮��间,更显端庄妩媚。 据文献记载,明代贵州苗族就盛行银饰,到清代更为流行,妇女头戴银冠,耳戴银环,项戴银圈,“以多为富”,手镯、项圈有多至一二围至十余围的。至今,银饰的品种更加繁多,除项圈、耳镯、手镯等通常用品外,还有头上戴的各式银花、银蝴蝶、银螳螂、银冠、银簪、银牙签,身上的银披肩,衣裙上缀的银牌、银泡、银铃等等,另有连缀饰物的种种银链。仅银冠就样式不一,工匠们在不大的冠架上焊接上各种银花、银雀、银蝴蝶,多的达数十件甚至上百件,重量可达四五斤,有的冠上还用银片制成牛角状翘起,高可达四五十厘米。

苗族银饰多为手工制作,加工工序复杂,是苗族工匠高度工艺技巧的反映。苗族男子也爱银饰,如项圈、头饰,戴上后显得更为骠悍。

侗族妇女的银饰,除项圈、手镯、耳环(或耳缀)外,头部爱带银箍,箍上挂着鱼形银缀,左右两侧各插一支红芯绿叶的银花和一丛丛白鹤羽,外套上缀银片,显得分外别致。贵州其他少数民族虽不似苗族、侗族那样喜爱在服饰上大量装饰银制品,但项圈、耳环、手镯、发簪都是不可少的。

蜡染、刺绣、织锦和银饰大多是少数民族妇女使用的,除银饰外都是妇女们亲手创作的,她们在劳作之余,创造了比大自然更为丰富多采的众多手工艺品,这不仅反映了她们的聪明和智慧,更反映了她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