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建筑·洛阳山陕会馆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会馆建筑·洛阳山陕会馆

洛阳山陕会馆又称西会馆,位于洛阳市九都路东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会馆为山西、陕西两省商贾集资创建的“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公共活动场所。据清道光十五年(1835)《东都山陕西会馆碑记》记载,会馆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计什一之盈余,积锱累铢,殆经始十有余载而后成功。”嘉庆年间重修,“计赀凡二万五千有奇”,至道光十五年竣工。道光十八年,山陕众商集资建立了“关帝圣社”。咸丰二年(1852),陕西西安、同州二府数十家布商,共捐凑厘金制黄缎绣边伞一柄、扇一柄以及牌、旗、銮驾、镀金炉饼、壶、爵等仪仗用具。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致祭仪式逐渐被庙会取代,祭神活动演变为娱乐,民国以来每年秋季还举行菊花庙会。

洛阳山陕会馆地处洛阳南关外洛水北岸,坐北朝南,现南北长92m,东西宽54m,占地面积4968㎡。中轴线现存建筑自南向北有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拜殿、后殿,两侧有西门楼及东西木牌楼、东西廊房、东西厢房及东西配殿。

琉璃照壁的壁心为琉璃件拼砌的图案,造型精美,色彩鲜艳,占据了整个照壁的大部分面积。图案分为三个部分,均为方中套圆,取“天圆地方”之意。明间正心为二龙戏珠,周围装饰缠枝牡丹;两侧分别雕八仙人物和云龙、鲤鱼等图案。照壁须弥座束腰浮雕动物、人物画面共11幅,雕工精湛。

山门由东、西边楼和中楼组成,门楼建在三间拱门台座上。中楼构架是五架梁,边楼构架是三架梁,屋顶为歇山形式。檐部有四根垂花挑檐柱,额枋和平板枋上施栱。中门石楹联一副:“爵追帝王无贵贱皆宜顶礼,品是圣贤非忠孝漫许叩头”,横批为“河东夫子”。山门两旁为八字墙,墙心嵌有圭形浮雕砖。照壁与山门间有东、西木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楼,悬山式屋顶。檐下为如意斗栱,勾连交错,繁复奇巧。

舞楼即戏楼,平面呈“凸”字形,面阔五间(16.41m),进深三间(8.70m)。舞楼前檐面阔三间,有三道拱门,歇山顶;舞楼后部面阔五间,为庑殿顶。由此,舞楼形成13个屋脊、12块屋面、6条天沟和2种屋顶形式的组合式屋顶。后部高两层,下层是供人行走的通道,上层为开敞式舞台,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栱,额枋与雀替透雕花卉图案。

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顶。殿平面共用24根木柱,前檐柱础高约1m,雕刻成狮子驮莲座的形式,6个柱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拜殿梁架结构为五架梁对前后双步梁,殿内梁架上的彩画保存完整,色彩艳丽。檐下各用五踩重昂斗栱,所有栱件均雕刻出卷草纹饰,额枋上透雕有人物、花草等图案。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为两层楼阁的悬山式建筑。梁架为六架梁对前檐抱头梁。柱头科用五踩双下昂斗栱,平身科斗栱则为如意斗栱。后殿额枋上均有精美木雕。

会馆戏楼、拜殿、后殿内梁架上均有色泽艳丽的贴金彩绘,多布于檩枋上,题材主要有卷草花卉、云龙麒麟等,特别是牡丹图案最为丰富,充分体现了洛阳“牡丹城”的特点。

洛阳山陕会馆的建筑构造奇巧,装饰华丽,木雕、琉璃、彩画等技艺精巧,内容丰富,色彩华丽。后殿梁架上绘制的贴金麒麟牡丹,画工精湛,在河南省内罕见。

总平面图(文宣提供)

大殿(文宣提供)

山门(李斌提供)

照壁(李斌提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