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视“贱役”技艺,训兽经验不传
《列子·黄帝篇》记载了先秦时期的训鸟兽经验。周宣王时训鸟兽役人梁鸯,最能训养野兽猛禽,他训养的“虎狼雕鹗之类,无不柔顺”,雌雄在前,幼子在后;异类杂居,不相搏食,园庭之内,形成动物乐园,给人以无穷乐趣。宣王“虑其术终于其身”,就派毛丘园去向他学习。梁鸯说:“老虎之类的猛兽,“顺之则喜,逆之则怒,此有血气者之性也”。他先掌握猛兽的性情,然后因性施法,使其不怒不喜。如用活食会引起扑杀之怒,就用碎食喂;饥饿会使其怒,就按时喂食;过分地使其喜,稍不如意,又会变怒,就让它保持中和状态。经过这样长期训养,鸟兽就会把人看作它们的同类,也会把园庭当它们最好的生活环境,故“游吾园者,不思其高林旷泽,寝吾庭者,不愿深山幽谷”,这就是按适性规律训养的结果。上面的记载表明:先秦时期,从统治者到哲学家,都还重视“贱役”的技艺,这有普遍性,如《周礼·冬官考工记》就把各种手工业作了官方记载,和《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并列,说明都很重要;《墨子》、《列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也记载了不少“贱役”的高超技艺。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卑贱者的聪明才智。但秦汉以后却由于统治者的偏见,使多种技艺失传,像训养鸟兽这样的奇难技艺,就鲜为人知了。有的神仙家、僧人仍能训养鸟兽,但为了“不贱”,又故意说得很“神”,如骑虎、驾鹤之类。“神”的结果是使人不信,最后仍使训鸟兽的真实技艺不传。但从现代马戏来看,古代的训鸟兽是真实可信的。
一贱视,二神秘,是古代许多技艺不传的两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