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节选)·[唐]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唐]白居易

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俗话说:紫藤抱树是为了往上爬。这一语道破了紫藤抱树的目的。但对紫藤抱树的严重危害性,人们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关于这一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紫藤》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哲理启示。

紫藤是攀缘植物,无论是藤花还是藤叶,都是“好颜色”,颇能惹人喜欢,但是善良的人们却不能识破它“为害有余”的本质。紫藤的干如蛇屈盘着树干,枝叶像绳索萦绕着树冠,最终使“中间树”“束缚成枯株”而死去。人们对紫藤“屈盘”“萦纡”的破坏力量看不到,其实,它“缠树木”的破坏力量“千夫力不如”。诗人运用比兴手法,把“佞徒”比作紫藤,谴责那些“附著君权势”的“谀佞徒”,就像紫藤抱树一样,使“君迷不肯诛”,又像“妖妇人”“蛊其夫”,使“夫惑不能除”。诗人由紫藤危害树木不为人们所认识,联想到阿谀奉迎的佞臣对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而“君迷不肯诛”,“妖妇人”使“夫惑不能除”,比喻贴切,此言切中时弊。

接着,诗人“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希望国家和人民通过紫藤“缠树木”“缚枯株”和“谀佞徒”“妖妇人”祸国殃民的事实教训,做任何事情,开头就必须谨慎从事,对细小的事情及早辨别其善恶,如果让假丑恶的东西漫延开来就难以收拾。

诗人从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出发,从紫藤缠树悟出谀佞和妖妇对“邦与家”的严重危害性,提出对事物要善于“慎在其初”、辨于毫末,颇有哲理意味。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人们当初对“蚁穴”的巨大破坏作用缺乏认识,直至千里之堤溃坍了才吸取其教训。白氏诗句的哲理性就在于提醒人们要慎重从事,善于识别、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白氏这四句诗的哲理意味,由对紫藤的具体描写化为“寄言”的抽象理性,由紫藤引申到社会现象,引导读者从具体事实中去理解抽象理性,以此来表现诗句的哲理,可谓是“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以具体的小事物的性质,来说明抽象的大范围的哲理,读者从中可以领悟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见微而知著”、“慎在其初”这些深刻的哲理。这是这首诗的突出的艺术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