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醉乡记》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戴名世《醉乡记》原文|注释|赏析

昔余尝至一乡,辄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 “是何乡也?” 曰: “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也!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11),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12),淋漓颠倒(13),相率(14)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尔(15)。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16)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呜呼! 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而荒惑败乱者率(17)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已!

(《南山集》)

注释 ①辄颓然靡然——就委靡不振。然:……的样子。②昏昏冥冥——糊里糊涂。③眩——眼花。④荒惑——荒忽、迷乱。⑤酣适之方——舒适畅快的地方。⑥甘旨之尝——有美酒佳肴可以尝到。甘旨:本指美好的食品。⑦以徜以徉——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以:连词。徜徉(chang yang):徘徊、盘旋。⑧不余欺——“不欺余’的倒装句。⑨刘伶,阮籍——都是曹魏人,生当乱世,为浇愁、避祸经常醉酒徉狂。这里借此任性纵酒之徒。⑩神州陆沉——中华大地沉陷,比喻国家陷入灾难。(11)中原鼎沸——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中原:本指河南、河北一带,代指中国。鼎沸: 形容局势不安定,如鼎水沸腾。(12)放纵恣肆——任性而为,无所顾忌。(13)淋漓颠倒——酩酊大醉,神智不清的样子。淋漓:形容充盛、酣畅。颠倒:形容心神错乱。(14)相率——相互牵引。(15)云尔——语气词。有“据说如此”之意。(16)抑亦——却也。(17)率——常,都。

赏析 文章一开头似乎是描写“我”进入醉乡之后醉酒的情形。通读全文,就会领悟到,作者笔下的“醉乡”就是清代社会的缩影;“我”的醉态是当时社会的病态。清初,统治者清除异端思想,泯灭反清意识,一方面以理学教条来束缚文人的思想,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贰心”、“狂悖”之士,使许多人赍志以殁,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戴名世在《与刘大山书》中就曾说: “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人,恐以言语获罪。”在作者看来,当时的社会“辄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许多人在充满恐怖的时代气氛中“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内心的愤懑只有问酒买醉,神智木然,才能“以徜以徉”。

中国为什么会变成“醉乡”?他从“历史”上请来以饮酒名世的刘伶、阮籍,分析了他们纵酒放荡的原因: “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刘、阮等“竹林七贤”们对司马氏滥施杀戮的黑暗统治不满,进入“醉乡”。不言而喻,当今处处“醉乡”也是爱新觉罗氏一手造成的。所以,进入“醉乡” “非真忧也”,“皆无有忧也”。相反,真有忧,也不会进入“醉乡”,“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

文章最后指出,如果进入“醉乡”的越多,有志之士就越少。那些“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的人,自己“荒惑败乱”却讥笑不入“醉乡”的人,实在是“真醉乡之徒”——是丧失志节、醉生梦死的无耻之徒。

全文虚写与实写结合,描写与议论结合。笔调灵活,意味深长。虚写醉乡,实写现实; 字字不离开醉乡,句句不离开现实。绵里藏针,针砭时弊。这就造成一种寓意深邃的含蓄之美。这种含蓄美的造成,第一段对“醉乡”的形象描绘起了“铺垫”作用。在这个基础上,第二、三段“指桑骂槐”,大发议论,却被“醉乡”掩饰起来。议论本身同样是虚虚实实: 虚议“醉乡”,实议现实。借用宋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 ( 《醉翁亭记》 )的话头正好可以概括这篇杂文的艺术风格及其思想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