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宝三载 (744) 李白因受权贵排挤而被放出京。两年之后,告别东鲁,南游吴越,行前作此诗,诗题一作 《别东鲁诸公》。全诗驰骋想像,助以夸张,通过梦游仙境的描绘抒发现实感慨。陈沆《诗比兴笺》 认为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深中肯綮。

发端以瀛洲衬托天姥,迅速进入主题。以下先以 “连天向天横”总写天姥,接着兼用夸张对比手法,突出其“拔五岳”、“掩赤城”、压天台的磅礴气势。说天姥“拔五岳”、“掩赤城”,已嫌其夸。用“四万八千丈” 拔高天台,又让它拜倒在天姥脚下,更嫌其夸。天姥、五岳、赤城、天台,都非幻想世界的事物,而是祖国名山,有目共睹,不宜夸张失实。作者注意到这一点,所以不说天姥之高可“拔”、可 “掩”,而说其 “势” 可 “拔”、可 “掩”; 不说天台已 “倒”,而说“欲倒”。用 “势”、用 “欲” 极见匠心。更其巧妙的是: 如此描状,其根据不是亲眼所见,而是 “越人” 讲述。拈出 “越人语” 三字,便获得了夸张、渲染的极大自由; 而经过夸张、渲染的天姥又引起畅游的梦想,于是以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句转入奇幻莫测的梦游世界。

自 “飞度镜湖月” 至 “空中闻天鸡” 写 “一夜” 之间的经历,行动轻灵,光景明丽。“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写一日游历,奇境层出,应接不暇,恍忽迷离,不觉“已暝”。自 “熊咆龙吟”至 “丘峦崩摧”,写入夜以后出现的恐怖景象,为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酝酿气氛。这几句,可与 《楚辞·招魂》 “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共读。天界入口处,虎豹把守,很难接近。仙界入口处,熊咆龙吟,也不易闯入。“青冥浩荡不见底” 至 “仙之人兮列如麻”,写 “洞天” 中所见: “日月照耀金银台”,何等辉煌! “虎鼓瑟兮鸾回车”,又令人惊惧。随之以 “怳惊起而长嗟” 结束梦游,回到现实。联想诗人供奉翰林的遭遇,则 “洞天” 内外种种幻象的现实根据和象征意蕴,便不难领悟。

末段因梦而悟,归到 “留别”,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结,表现了绝意仕途、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反抗精神和高尚情操。

全诗波澜迭起,夭矫离奇,不可方物。韵脚的变换与四、五、七言句式、骚体句式、散文句式的错综运用,又强化了天风海涛般的气势和自由奔放的激情。与 《蜀道难》 同为代表李白独特艺术风格的歌行体杰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