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精选经典唐诗鉴赏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这是一首咏梅花的诗作。
中国古典诗歌中咏梅之作可谓众矣,翻拣诗篇,随处可见。我们不妨看几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宋·辛弃疾《临江山·探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唐·齐己《早梅》)它们或写梅花的清幽超逸,或赞梅花的傲雪凌霜,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与这些诗作相比,李商隐的梅花诗则又别开境界,另具情思。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开首直写梅花。匝,环绕意。裛裛(yi),香气盛貌。弯弯曲曲的路旁,梅树清艳,幽香飘溢,沁人心肺。句中“非时”二字耐人寻味,引人遐思。梅花是美丽的,梅花是高洁的,但却开得不合时宜。这自然让人想起作者自己,诗人一生不幸陷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之中,坎坷不平,有才能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真的也是生不逢时。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句中,素娥即嫦娥;青女,即主管霜的女神。有些诗中,月伴梅花显其美丽,霜侵梅花示其高洁。而这两句诗,细细品味,透露的却是另一种情愫。嫦娥所赞助所关切的只是月亮,并非为了梅花而撒下月光。青女也并非为了梅花而降下寒霜,她不是为了显示梅花的品格,她在责难梅花,不肯宽待。诗句中透露的是一种凄楚,是一种曲折而又深婉的怨恨,用梅花写这样的情感,非李商隐莫属。其实,这与作者那坎坷的际遇,与他那带有悲剧色彩的审美情趣,息息相关。
花开非时,青女、素娥也不肯眷顾,诗人转而写折梅送人。“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然而,折梅送人,诗人得到的仍然是感伤。南梁诗人陆凯有诗云: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是幸运的,他可以寄出他的梅花,寄出他的心。李商隐折得满地梅花也是徒然,他无可寄,有的只是与朋友的别离,只是愁肠寸断。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为了谁早早地开放,为什么不肯等到春风送暖、百花争艳的时候再开放呢?诗歌以问句作结,语句明白如话,而感情却极为深沉痛切。作者少年早慧,文名卓著,荣登科第,然而紧接着的便是无尽的打击和不幸,那早秀而先凋的梅花实在也是诗人的象征。诗人的这份感慨和痛苦是深重的,是难以排遣的。李商隐另一首诗《忆梅》有句云: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其感情与这结局是一脉相通的。
这首诗,梅花固然亭亭傲立,梅花固然裛裛飘香,但整个诗篇笼罩了一层属于李商隐式的忧愤和感伤。这情感虽不高扬,却是那样深挚,那样动人,有人说: “他笔下的艺术美,常常是美的悲剧。”信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