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的精警之处在后两句,写前两句,是为写后两句准备条件。诗人并不是有什么明确的目的要出门旅行,而是偶然出去走走,散散心。从 “四山欲雪” 看,天空是阴云密布的,说 “偶伴孤云”,意在以 “云” 之 “孤” 陪衬己之 “孤”。在高空阴云密布的时候,并不妨碍低空有 “孤云” 飘动,诗人就与这片 “孤云”结 “伴”,来到 “岭东”、同 “宿” 于 “岭东”。既是 “岭”,又是 “云宿” 之处,其地势之高,不言可知。地高则 “风” 大,已为末句写 “障北风” 作准备。但如果是酷热的夏季,“风” 大正好,又何须 “障”? 所以接着便说“四山欲雪”,不是炎夏而是严冬。“欲雪” ——将要下雪,这是一种判断,而判断的根据,只能是阴云密布,北风呼啸,天气乍冷。特意写 “地炉红”,正是为了表现天气很冷。读 “四山欲雪地炉红”,在感到室内比较暖和的同时也听到室外 “北风” 的呼啸声。那么,朝北的窗户如果没有糊,北风灌进来,可就不得了! “障北风” 三字,已呼之欲出。因闻北风而望北窗,这是很自然的事。一望,窗户是 “新糊” 的; 凑近看,纸上还有字。读下去,才知这是上给南宋皇帝的“防秋疏”。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写出了这么两句: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一个 “却” 字,力重千钧,不能轻易滑过。上 “防秋疏” 的目的是为皇帝提供防御北敌南侵的策略,希望采纳、实施,在“防秋” 问题上发挥作用。如果皇帝采纳了,实施了,那么临安怎会沦陷、南宋怎会覆亡?令人悲痛的是: 这封“防秋疏”不但没有被采纳,而且变成废纸,落到不识字的人手里,用来糊山窗了! 为防御北敌南侵而上给皇帝的 “防秋疏” 未能在防御北敌南侵方面发挥作用,却作为糊窗纸而为山窗挡北风,令人感慨,也令人愤慨。南宋朝廷一贯以妥协换苟安,无意“防秋”,自然不把“防秋疏” 放在眼里,终于自食苦果,还连累广大人民,特别是 “南人”,在元朝民族歧视的严酷统治下备受推残。这两句诗,感慨与愤慨交织,蕴涵深广,但主要锋芒则指向南宋朝廷的妥协路线,是毫无疑义的。有的专家说什么 “即使是一张纸,也还在抵抗着北风,何况侵略者面对的是千百万人民”? 有意出“新”,却放过了一个起关键作用的 “却” 字,故与诗的原意风马牛不相及。元人章祖程评云: “此诗工在 ‘防秋疏’、‘障北风’ 六字,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见于言外。” ( 《白石樵唱注》卷一) 近人陈衍评云: “前清潘伯寅尚书见卖饼家以宋版书残叶包饼,为之流涕。遇此,不更当痛哭乎!”这两位的理解,都是符合原意的。

这首诗,元代诗人颇重视,有人选评,还有人摹仿。元末叶顒《夜宿山村》,便是摹仿之作。《序》云:“予夜宿山村,有以宋末德祐年间防边策稿故纸糊窗者,读之皆舍家为国之论,不知何人之辞。……赋一绝纪事云。”诗云:“贾氏专权王气终,朝无谋士庙堂空。国亡留得边防策,犹向窗前战北风。”(《樵云独唱诗集》)以“犹”字换掉“却”字,便不像原作那样“感慨”、“痛哭”,倒用得上“虽是一张纸,也还在抵抗着北风……”的分析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