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石壕吏》察古观今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石壕吏

杜 甫①

暮投石壕村②,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③。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④,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杜甫:见《蜀相》。

②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石壕村。

③邺城:唐代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戍:驻守。

④河阳:今河南孟县。

【诗本事】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春。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痛苦,遂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此诗为其一。

【赏评】

杜甫曰“诗圣”,其诗曰“诗史”。名作《石壕吏》,乃其“诗史”之一。日落时分,诗人路经石壕村投宿一老夫妇家。深夜,熟睡的诗人被猛烈的砸门声惊醒,侧耳倾听,原来是“有吏夜捉人”!“捉”字在此用得极好,把军吏的霸道横行之状淋漓在纸上。老夫妻俩好像对这种“夜捉人”的事情习以为常了,老翁闻风迅速越墙而逃,老妇则慢吞吞地出门周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怒”与“苦”相对成诗,读之让人感情难以自控,悲愤不已!老妇的诉苦想来应是低声下气的:“我的三个儿子都守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托人捎回一封信,说我另外两个儿子都已经死了。唉!活着的人还可以暂时保命,死了的人可就再也活不过来了!我们家已经没男人了,只有一个还没断奶的小孙子,他妈连件出门的衣服都没有!若是官爷非要捉个人,我老婆子可以跟你们走,现在走还来得及给河阳的兵做早饭!”渐渐地诗人听不真切双方在说什么了,过了一会儿传来老夫妻俩幽咽的哭泣声。天明诗人离开时,便只剩老翁一人了!“诗史”朴实无华的字眼里,流淌着百姓止不住的泪!

【诗评选辑】

①明·陆时雍《唐诗镜》:其事何长!其言何简!

②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石壕吏》,老妇之应役也。丁男俱尽,役及老妇,哀哉!

③清·徐曾《而庵说唐诗》:用意精细,笔又质朴,又妙在一些不漏子美身份。

④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曰:此诗尤呜咽悲凉,情致凄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