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南通·濠河》诗词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通·濠河》原文、赏析、鉴赏

南通古护城河。呈葫芦状俯卧市区,与长江、运河相通。史载,自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8)建城即有河。现周长7.9公里,水面89公顷,平均水深2.5米,最阔处215米,最窄处不足20米,水面开阔,宽窄有序,古有“人身脉胳”、“翡翠项链”之称,历代对濠河多加疏浚修葺,亭塔桥榭,园林片片,风光迷人。沿河景点有唐代天宁寺、光孝塔,明代文峰塔。本世纪初,实业家张謇沿河建堤,植树营园,兴建有我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通州师范、图书馆、濠南行业、女红传习所、观万流亭等文化娱乐设施。1917年于西南濠河辟建以东南西北中方位命名的五座公园,一时“步柳荫,听流水,人山人海”。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濠河曾被严重污染。1981年开始进行整治,经十年不懈努力,使河成为一独立水系,重现了水清如镜、鸥飞鱼翔的美景。1990年辟为风景旅游区。近年新增景点有南通纺织博物馆、个簃艺术馆、沈寿艺术馆、电视塔、文峰园、青年园、岁寒堂、映红楼、春晖轩、濠西小泊等。沿河主要建筑物和桥梁安装了新型泛光灯、彩灯和各种霓虹灯。增加了画舫、龙舟与鱼鹰、撒网等捕鱼活动。向海内外推出了濠河欢乐游旅项目。

〔古诗文赏析〕 西 园 清·汪山业



散步城南缘水涯,短亭迎客径盘蛇。

有时钟磬声相答,是处帘栊影不遮。

屋枕溪边三面月,人行树底一身花。

门前垂柳笼堤岸,中住渔庄八九家。



此诗为咏濠河风光的佳作。西园在城南濠河之滨,景色秀美,系嘉庆中期通州知州唐仲冕所建。仲冕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人,乾隆进士,风流儒雅,孜孜著述,所至有惠政,尤善修治古迹,构筑园林。西园三面临水,在园中濠河美景可尽收眼底,鸥飞蓝天,鱼翔浅底,水面轻雾浮动,荷开香飘十里,为著名旅游景点。

首联写园的位置和环境。“散步城南绿水涯,短亭迎客径盘蛇。”诗人漫步城南濠滨,此处河面广阔如湖,水色澄碧,清澈见底。他抑止不住喜爱之情,沿河走向西园。园门口矮的亭子欢迎来宾,园子里芳草地上,小路弯弯似蛇行,曲径通幽。“绿”描河水色,“盘”绘小园路,“迎”写主人情。诗人善于捕捉客观事物形象,写来栩栩如生,功力不凡。

颔联写园中高洁雅静的氛围。“有时钟磬声相答,是处帘栊影不遮”。园与郑板桥寄居过的著名古刹西寺隔水相邻,所谓“溪小俱绕门前流”。因而寺僧礼佛钟磬齐鸣,优美的梵音就越过小溪,飞进园中。此以动写静,显示西园远离嚣尘,静谧异常。后句则写人迹罕至,世俗不来。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门虽设而常开,窗虽有却不关。主客志趣高洁,光明磊落,赏景吟诗,雅趣无穷。不说钟磬齐鸣,却说“声相答”;不说倚窗不关、竹帘高卷,却说“影不遮”,以曲笔书之,委婉含蓄,饶多趣味。

颈联写濠河月色与花香。“屋枕溪边三面月,人行树底一身花。”唐仲冕熟谙园林艺术,将一座小屋安置在濠河拐弯处,类似水榭,便于从三面观赏月色。碧水青天,静影沉璧,波光粼粼,万籁俱寂。主客静静地坐着,领略月之精神气韵,宛若到了仙境。他大概是受到贾岛诗句“倚影为三”的启示,才有此艺术构想的。后句写动境,主客乐于宵游,徜佯在树丛间,竟惊动了树上的花瓣,纷纷洒落在他们身上。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上,气候宜人。此句形象地绘出濠滨万木争荣、倚态斗芬的图画,香气浓郁,令人凝迷。此联对仗极工,而“枕”使小屋活脱,“行”传主客欢愉,皆精心锤炼而得。

尾联写濠河堤岸与濠上人家。“门前垂柳笼堤岸,中住渔庄八九家。”先拓开诗境,自园门远望,皎洁的月光中,垂柳婆娑,笼罩着堤岸,伸向迷茫的远方。美丽的濠河似一位娴静的少女,披上了柔曼的轻纱,显得更加妩媚,且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与朦胧美。再回到实处,说在这烟波的世界中,在静静的堤岸下,住着八九个渔家,自由、宁静、祥和。全诗至此戛然而止,收束有力,却又余味隽永,催人思考。

这首七律吟咏濠河风光,描绘山川形胜的自然美,寄寓高洁志趣、优美情操,也流露诗人屡试未能中举的一丝凄清与自我超脱。构思精巧,意境优美,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语言自然清丽,风格朴素冲虚,堪称写景诗之佳作。

(顾启 丁赋生)



〔现代散文〕 南通,位于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之尾的北岸,堪称是扬子第一窗口、万里长江第一城。因得利于长江黄海的联手拥抱,这片半岛形的千里沃野,便哺育了这座翡翠般的小城。南通城枕江依海,众水如网,更显得妩媚清秀了。这众水之中,环绕城市的名叫濠河。濠者,护城河之意也。此河的岸线蜿蜒15公里,水域面积逾千亩。这粼粼且浩浩的碧波,日夜殷勤地滋润着这鲜花般的小城;而她那永是温柔的涛声,则夜夜融着迷离如梦幻的桔色月光,拍击着小城人酣甜入眠。

远在十世纪中叶,南通筑城建州,濠河因之而诞生,距今已有千年岁月。历代的南通城里人,依濠而生,饮濠而长。性格中洋溢着水的灵气,血液中荡漾难耐的诗情。大概凡是活水,总是要流向远方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便是从濠水畔走出,以他颇具江海风韵的梅与竹,名噪一时,流芳至今。清末状元张謇,几度外出游历于仕途,又终回故乡兴实业,办教育。最令人叹服的是他创办的全国第一座博物苑,第一所师范学校和图书馆,至今仍青春焕发于濠河畔。至于张謇特聘江南苏绣大师,也就是那个曾因为意大利皇帝、皇后绣像而享誉海外,又曾因以一幅《八仙上寿图》,为慈禧大加赞赏,亲笔赠与“寿”字,而导致她更沈雪芝原名为沈寿的女子,来南通协办女红传习所,亲任所长兼教习历时八载,直至仙逝于通的往事,更传为史话。如今,这女工传习所已在绿水绵绵、杨柳拂动的濠河河滨重修。那青砖乌瓦红色梁栋的两层建筑,已成为从历史的风尘中走来的新景观。

这围城而舞而歌的濠河水,是通江达海的,她不但轻吟短唱着流向远方,远方也向这座小城飘来。沈寿来通仅是一例。王个簃是西泠印社一代宗师吴昌硕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他原籍海门,逝后则枕濠而眠——古朴典雅的个艺术馆,在已有374岁的文峰古塔旁肃然而起。碧波爽清的濠水,在古塔金铃清脆声中,覆照着这曾任上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之职的老人的慈祥面颜。归去来兮,一代名伶赵丹也是饮濠河水长大的。

近十年来,古老的濠河是极大地旧貌换新颜了。她优雅而明亮地漫步在这座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都市间,不时地能欣赏到为其锦上添花的新景观。您只需在夜幕降临时,或于濠西小泊,或于春晖轩拾级而下,登上龙舟或小艇,尽情泛舟于波光灯影之中;您只需捡一个月亮圆圆的日子,在远离大道的濠滨走廊上春风般悠闲地散步,便可欣赏到鹰捕鱼、竹歌阵阵、礼花施放和荷灯游弋。种种诗情,定会于胸中盈然!

(王子和)



〔民间文学〕 从前,南通南门外濠河上有座吊桥,长有10米多,完全是用石头砌成的。桥两边还设有石条凳,专门给走路的人歇脚休息。据说,这是明朝天启年间,苏州抚台慕天颜修造的。苏州抚台为啥到通州造桥?这里有个来头。

慕抚台有个老娘,已经七十多岁了。这年春天,她得了重病,脊背上生了个大疮,喝下去好几十剂汤药,也不见病情减轻。俗话说:病重乱投医。抚台是个孝子,急得没有办法,只要一听见哪里有名医,便接到家中,给老娘诊治,但是始终不见起色。后来,他打听到通州有个陈实功,是位名医,各种疑难病症,到他手里包能治好。抚台听到后,非常高兴,立即写了两封亲笔书信。一封写给通州的州官,请他代为邀请陈医生;另一封写给狼山镇守使,吩咐他派船专程护送,

通州的州官接到火急公文,拆开一看,晓得是抚台请医的事情,赶紧乘轿亲自到陈府。哪知却扑了个空,陈实功独自到狼山野游去了。州官没法子,只得再去追赶。陈实功刚踏山门,忽然听到身后鸣锣,州官的差役连连呼喊自己的名字:“陈先生等一等,州官大老爷有请!”陈实功刚转过身来,州官已经出轿拱手致意,并直截了当地讲出抚台请医的事情。

不料,陈实功却回绝道:“抚台这么远的路来请医,定是老娘病重的缘故。我的医术浅薄,恐怕不能胜任,反而误了抚台的大事,还是另请高明吧!”说完只管上山去了。州官没法子,只好请狼山镇守使乘快船去苏州禀报此事。

抚台听到回复后,叹了一口气:“唉,只怪我官架子太大,做事不够诚心,对他太不尊重了,所以他不肯来。我应该亲自上门求医才对。”于是,抚台决定亲自陪同老娘前往通州看病。

换了百姓打扮的抚台,搀扶着老娘,不带随从,直接来到陈府求医。陈家的人说:“陈先生天亮之前就出去采药草了。”抚台和老娘两人只好留下来坐等。

不一会,陈实功双手捧着草药回来。他立即为老娘切脉,然后说:“尊母患的是‘搭背’,如果再迟来一步,恐怕没救了。我这里正好有军山的特产——沧浪草,专门医治此病,你赶快将它洗净煎服,不用三天,便可以转危为安。”

慕抚台的老娘吃了陈实功的沧浪草,三天之后,果然病好。他欢喜得了不得,便由州官、狼山镇守使等陪同,穿着官服,乘上官轿,一路吹吹打打,来到陈府,先放了一通鞭炮,后取出不少金银表示酬谢,州官还解释道:“登门求医的人,就是抚台大人啊!这些酬金如不嫌少,请收下吧。”陈实功却不肯收留,他说:“我一是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二是他做了这么大的官能放下架子,亲自前来求医,我才肯诊治的,哪里要什么酬金!”后来抚台执意要送,陈实功想了想,这才提出:“通州南吊桥是木头的,年代久远,已经破损不堪,老百姓来往经过,非常危险。抚台如能出资改建此桥,那真要比谢我还好呢。”抚台听后,一口答应下来,不久便调集材料,派人在通州南吊桥地方用石头改建了一座大桥。当时,通州所有的桥梁,要数这座最长,大家便叫它“长桥”了。

(张自强 陈卫东搜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