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黄石·东方山景区》诗词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黄石·东方山景区》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黄石市下陆区,西距市中心25公里。广义的东方山,是指横亘在黄石与鄂州两市交界处的长30公里、宽近5公里的小型山脉。狭义的东方山,只是指黄石市区内的曼倩垴、览胜垴和走寨马;海拔4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380米以上。这几个相连的山峰耸立在平均海拔仅20米左右的河谷平原之上,显得雄伟陡峻。东方山的得名,起源于西汉中期,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东方朔在此隐居。山民们为纪念他,就以他的姓——“东方”来命名他居住过的无名荒山,还将他曾住过的天然石洞所在的山峰,以他的字“曼倩”命名,称作为“曼倩垴”。东方山上有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庙,最早是唐宪宗皇帝敕建的东方山第一座梵宇兰若——“宝峰招提”,占地4000余平方米。又经宋、元兴修扩建,使寺庙更巍峨壮观。到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宪宗皇帝朱见深御笔亲书庙名为“弘化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后因一场大火,将整个弘化禅寺焚成一片白地。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春,重新修复了“弘化禅寺”的主体建筑,规模较前为小。清代又遭火灾,东方山弘化禅寺在第四十世方丈的主持下,历时5年重新修复,规模稍有扩展。并由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余国柱题写“三楚第一山”横额。东方山上还有“八景”和“八胜”,可供游人观赏。

[古诗文赏析] 题 弘 化 寺 宋·王十朋

大冶迢迢接武昌,西征逾月到东方。

白莲智印蟠桃朔,仙佛同归一道场。

历史悠久的佛教禅宗名刹——弘化禅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石东方山上。山以寺名,寺以山传,二者相互表里,遂成为中外游客所向往的游览胜地,也是善男信女们瞻仰参拜的佛教名山。

到了东方山,必然要寻访弘化寺;来到弘化寺,自然不免又要联想起它的悠久而辉煌的史迹掌故了。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东方山就是这样一座“有仙则名”的人杰地灵的名山!“白莲智印蟠桃朔,仙佛同归一道场”二句,便请出这样两位著名的历史名流:西汉“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的东方朔和颇受唐宪宗器重的唐代高僧智印禅师。

关于东方朔,《汉书·东方朔传》云:“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劾不敬,有诏,免为庶人。”据考证,他被贬期间,就寓居于东方山。此前,他随汉武帝南巡时,也曾到过这里。据《黄石市地名志》载,曾有这样一首歌谣:“汉帝南巡过此山,东方一到便流连。移时醉溺君王殿,逗到于斯又二年。”如此说来,这位滑稽疏狂的东方朔,也许是为了再次退居东方山的目的,故意醉溺君王殿的呢!东方朔是深受人们喜欢的人物,民间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诗中所谓“蟠桃朔”,便指东方朔偷吃王母蟠桃的传说而言。至于“白莲智印”,则是指唐代智印禅师曾在山寺前凿池种植白莲一事。智印是弘化寺的第一代祖师,师南岳怀让禅师,精通佛教经义。下山时,怀让对他说:“汝后云游挂锡,遇东则止,遇青白则住,厥后有三灾三火之厄,屡废屡兴之荣。”后来,智印果然云游到了东方山,且见到一株白果树(银杏树),才猛然醒悟怀让师的指点之意;于是在这里定居下来。唐宪宗皇帝李纯还给他御赐法号、赠诗,并题写寺名:“宝峰招提”。不过这寺名并没有沿用下来。

作者选择这样两位历史人物入诗,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智印是古寺禅僧的代表人物,弘化寺因之而兴盛;而东方朔则与东方山关系紧密,东方山因他而得名。明嘉靖年间的《大冶县志》就这样引用旧志说:“东方山……世传东方朔寓此,故名。”一山一寺,分别以两人为代表,而这山和寺也因之而更加美名远扬了。

(李炳钦)

[现代散文] 一看到“三楚第一山”五个字,我脑海里就浮现出宋朝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东方山景象:山势高峻,古刹宏伟,林木葱茂,游人穿梭……

仲夏的一天,我来到黄石,乘车到下陆,一睹了东方山的风采:在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兀自挺立的东方山,峰起岭伏,逶迤绵延,好似挡在长江北边的风景壁画。尤其是走马寨、曼倩垴和览胜垴,奇峰竞秀,山峦迭翠,仿佛天然的图画。真比我想象的还要美,还有魅力。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只见山坡山坳树海竹林,郁郁葱葱。越往上走,风景越别致。乔木灌木、针叶阔叶混交林,绿黄相间,浓荫蔽日;野生的月季,不知名的野花,鲜艳夺目、芬芳扑鼻;小鸟昆虫,在树草花丛中共同演奏出悦耳的交响曲;山风阵阵吹拂,使人感到清香凉爽,心旷神怡。

汽车开到接近峰顶的停车场,我满怀兴致地下车向上望去,不觉眼前一亮,一幅更美的图画呈现在眼帘。两座高峰夹一道山沟,呈几字形,酷似一把翡翠般的巨型躺椅。两边长满了葱绿的大树,林里又夹杂着嫩黄的桂竹,当中是依山而建、座北朝南的弘化禅寺,红砖绿瓦,与周围的环境色彩非常协调,并赋有韵味。难怪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到此游后诗兴大发,留下了不少佳篇。

从“弘化禅寺”出来,别忘了一睹古银杏的风采和游览八大景。东方山上的古银杏树,有一千二百多年,称得上是一位“老寿星”。它巨干如塔,历经沧桑,树身裂缝,仍生机勃勃,绿枝婆娑。八大景观除青松倒插、白莲频开两处已消失外,还有六大景可供游人观赏。其一名曰:道洞云停。位于东方山西峰,相传东方朔曾在此隐居,采药炼丹,最后白日飞升,成大罗金仙。此处密生林木翠竹,环境十分幽静。其二名曰:仙履日暄。相传东方朔飞升时将晒在崖边的布鞋用手一指,顿时变成了重逾千斤的石鞋。现在,这只石鞋还在曼倩垴西部,只是没有后鞋跟了。默坐其上,可静听水鸣山籁,风奏松琴,令人心境澄碧。其三名曰:月涌禅关。乃智印大和尚初来东方山时的结庐之地,现在的“石头老祖”建亭之处。每逢望月之晚,六合澄碧,昆虫浅唱,林木枝叶间,泻下如银月光,荡人魂魄,美不胜收。其四名曰:灵泉卓饧。此景在东方山祖师殿后,井口嵌有汉白玉,井水深20米,即使是百年不遇的大旱,井水也不干涸,水质冷冽甘甜。其五名曰:铁牛懒卧。此景在东方山桂花树西南不远处,系一堆卧牛型的铁矿露出地面。相传乃唐天子所赐。其六名曰:石船高撑。即在东方山东高峰览胜垴北坡巨岩上,原有一重逾万斤的方形船石挂在崖边,人一上去就摇晃,仿佛高山上的石船。立身其上,可俯察东凉亭,虬松巨干,团团如华盖;两边峻坡,松杉成林,一片葱绿,山风过处,林涛如海潮涨落,风景十分宜人。

(曹祥本)

[民间文学] 地处黄石与鄂州交界处的东方山,有个美丽的传说。

汉武帝朝中,有一位太中大夫叫东方朔。此人性格诙谐滑稽,特别擅长辞赋,颇得汉武帝刘彻的喜欢。

刘彻在位时,曾做过一些兴国利民的好事。到晚年,他变得信神拜佛。他不顾民众反对,大量举行封禅活动,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上徭役繁重,民间怨声载道。东方朔这位滑稽大师,批评了这位“真龙天子”,并抢吃了汉武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到手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弄得汉武帝极不高兴。在这种情况下,东方朔半是厌倦宦海生涯,半是避祸,便请了长假,浪迹江湖。

这年,东方朔为了却游历荆吴的夙愿,千里迢迢,乘船顺汉江而下。途中于大冶县境内舍舟登岸,结庐于一座荒山小住。大约是东方朔匆忙离开京都,无暇择时,登岸时,正值洪水泛滥,一片汪洋。东方朔便随地构建了一所简易而又舒适的临时住处。又在山中一孔天然石洞前结庐,琴棋书画之余,庐中静坐,可听猿啼虎啸,可赏莺歌燕舞,可凭草木沁入心脾。日与渔父樵夫为伍,了解民间疾苦。

当地山民出于对他的尊崇,东方朔在山上的居住处,一直保留了下来。他逝世后,山中他的结庐处,供上了他的牌位,当成了“圣迹”。据说,境内民众遇到天灾人祸,都来东方朔的雕像前祈求庇护,大都是“有求必应”。特别是遇上了官司,来祈求东方朔,便能在过堂时理直气壮地辩论。

或许是人杰地灵吧,东方朔的结庐石洞,长年云封雾隐,洞口飘出的岚气,亭亭如车盖,霞生五彩。这种绝妙的自然景观,就是如今东方山八景之一的“道洞云停”。

以东方朔字号命名的曼倩垴西部,有一座向西伸出的约十米的悬崖,相传是当年东方朔练丹的地方。他常常将采药时沾湿的布鞋脱下来,放在崖边石头上晒干。据说,在他道满功成,名登仙籍时,晒在崖边的布鞋,被他用手一指,顿时变成了重逾千斤的石鞋,现在也成为东方山八景之一的“仙履日暄”。

(黄葆芳 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