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大天门》诗词散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大天门》原文、赏析、鉴赏

位于天柱峰东南约7.5公里。在天狮峰与覆盆峰之间,中开一线,峡谷陡峭,直上直下,称大天门,俗称剪子叉。这里危崖耸立天门北,石函峰、千丈崖,笔削如墙,高百米有余。站在积翠谷仰眺,不见崖顶,只见蓝天。天门南,巨石横空,中空如虹,人称鹊桥。人行其中,飘然犹仙。再下即幽谷天梯,两崖间,凿级直下,十分险峻。大天门气势磅礴,大有紧锁云雷之态势。

〔现代散文〕 天柱山风景区,新近开通了大天门。

从古牧羊河拾级而上,约十分钟就来到“六月雪”。此处沙石分化,满山雪白,远远望去犹如皑皑白雪。石板路沿山脊而上,人在路中看两侧滚滚白沙峡谷,甚是有趣。过了“六月雪”,一崖耸立,有头有面,如古猿人昂首向东。倘若傍晚时分在落日余辉照映下,这个古猿人的剪影格外清晰,似乎它还带着眺望和思索的表情。

随着山势的变化,道路时直时弯,直的一线直,整齐雄伟;弯的多样弯,自然和谐。

不消半小时光景,便到了幽谷一线天,谷中141个石级,垂直高度竟达60余米。游者需手脚并用,逐级攀爬。中间狭窄之处仅容一人行,好在谷傍上下有四个平台,不但能供游人稍息和观景之用,而且可以缓冲上下人流。上完一线天便是鹊桥所在。花岗岩的岩体不比石灰岩的变化多姿,但是这里却凌空一桥,自然而成。桥洞大小,可容百十人防风避雨。桥洞之南是险峻的幽谷,桥洞之北是万丈深渊,桥洞之上便是所谓鹊桥。桥身长约五丈,宽约二丈、与两端岗峦连成一体。此景本无名,大概人们都熟知牛郎织女的故事,所以形象地叫它鹊桥。从幽谷中爬上来的游人来到鹊桥之下,自然在这里憩息和浏览,他们欣赏着这个自然巧妙的所在,想象着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的情景,回味着《鹊桥仙》中“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的词句,然后小心翼翼地、咋着舌头扶栏走出桥洞。紧张之余,每每有人赞曰:幽谷、鹊桥险于天都之路,而美于瑶琳仙境。

过了鹊桥,就看见一棵高大的天门迎客松立于路旁,它伸着长长的枝桠,犹如舞动着一双表示欢迎的手臂。此时大天门就在眼前。大天门俗称“剪子叉”,左右覆盆峰、天狮峰两峰对出,形势雄伟,气象壮观。天门南北不仅气温悬殊,而且景观也各有特色。门南往往阳光灿烂,门北却雪花飘飘。倚门而望,南面天宇空阔,山野浩漫;北面则是明暗有度,小景风光。看吧,透过两侧高峰的叉口,展出一角是近处黑暗的深谷,远处明朗的田园。田园之中有依稀可辩的村落炊烟,有隐约可闻的鸡鸣犬吠,更远处绵亘的山脉象大海的波涛推向天际。

翻过大天门,在二峰之中沿阶而下,一路黄山杜鹃、大叶青栲、珍珠黄杨等高山植物也极是好看。穿过石厅,下到谷底,抬头一望,周围诸峰环立,天狮峰、覆盆峰、翠华峰、麟角峰、千丈崖各呈佳景。若或在阴霾天气,游人甚少,仰望诸峰如倾伏之状,叫人有惊忧之感。爬上千丈崖,来到走马岗,沿途奇松怪石颇多,远眺双狮戏球维妙维肖,近观“蜒蚰”(石)蠕动,栩栩如生。向前百余米有回音台,登台而望,众峰如梅花环列,一般高下,凭栏而唤,山鸣谷鸣,一唱三个回音(因翠华峰、覆盆峰、天狮峰远近不同)。再看翠华峰,好象一只庞大的花瓶,顶端曲茎虬枝的松树更象插入花瓶的朵朵鲜花,堪与黄山梦笔生花相媲美。而后,请你顺曲径登上麟角峰回望千丈崖,壁立千仞,无限风光,令人叫绝。

(王义葆)

〔民间文学〕 沿着大天门的石阶南下,穿过鹊桥,通过幽谷天梯,向就能见到路旁一块奇石,傍松兀立,似一条鲤鱼,浑身鳞斑,头向大天门,呈跳跃之势。人们对这个鲤鱼石,有这样一个传说。

据说这条鲤鱼,原是生活在东海里。它们祖祖辈辈都知道:要是谁能跳过“龙门”,谁就能成龙,成仙。可它们祖祖辈辈谁也没有见过龙门,谁也没有跳过龙门,所以,它们祖祖辈辈依然是普普通通的鲤鱼。这条鲤鱼不甘寂寞,在东海里到处找龙门,结果一无所获。当它不知从哪儿打听到在天柱山有个大天门,谁只要能跳过大天门谁就能成仙上天的消息,高兴得连蹦带跳,要到天柱山试试。它不顾亲朋的劝阻,告别了同类,从东海游到长江,从长江游到潜水,又从潜水上溯九井河,再从九井河经琼阳川上溯到牧羊河,直到大天门下。当它见到大天门的非凡气势,吓得尾巴直颤抖。但它想,既然是知难而来,就决不反顾。它在牧羊河里静养了几天,蓄足了锐气,鼓足了劲头,突然一个打挺,跃出河面有百丈之高。可是,就是它跃出这么高,离大天门还差一半呢!鲤鱼在半山上搁浅了。尽管它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了。它挣脱得精疲力尽,再也跳不起来了。但它死不瞑目,头仍向着大天门,渐渐地化成了一尊坚石,表示了它至死也不放弃跃上大天门的决心。

(郑博文 张王根整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