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陈去病
舵楼高唱大江东, 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 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 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 素车白马战秋风。
这首诗是诗人于一九○八年“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日)乘船离上海赴汕头途中,站在楼舱之上,眼望滚滚东流的大江,借苏东坡词抒发豪情的写景诗。
开篇二句从滚滚东流的黄浦江着笔,借用苏东坡《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名句,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诗人面对汹涌奔腾的大江,心中无限感慨,眼前这旷远迷茫的万里大江的壮美景色尽收眼底。这两名是总写大江的气势。船顺流而下,出吴淞江入海,下面“海上”四句,具体描绘了海上的风光。三、四句具体写海上壮观的景象。海上的波涛汹涌澎湃,致使眼前的洲渚忽隐忽现。这两句着眼的是“波涛”,一个“极”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这是海上极为壮观的景致,在海上除了观汹涌的波涛外,游览的兴致莫过于海上观日出,而诗人则抛开不写,而写烈日及阵雨,别是一番风味。“云磨”二句,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入另一个极为壮观的场面。诗人自注:“烈日中忽遇阵雨。”雨将天空冲洗得象青绿色的玉石,烈日又把海炙烤得呈现红色,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面,“天如碧”“水泛红”两相对照,可见海上景致变化多端,。“洗”“翻”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得无生命的“雨”“风”立刻“活”起来,极为生动形象。在写景的基础上,结尾二句则直抒胸臆,这二句借伍子胥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满腔忠愤。传说春秋时,吴国战败越国以后,掉以轻心,不防备越国复仇。吴忠臣伍子胥一再谏劝吴王,吴王不听,后被赐死。伍死后,投尸于钱塘江,怨气化为江涛,有人看见他素车白马行于潮头之上。诗人借用这个典故,一方面称赞伍子胥为国担忧的精神,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同样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艺术上的特点是绘景抒情,情景交融。整首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激情都如江水一样奔腾,风格慷慨悲怆,雄健有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