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王鸣盛·夷陵远望》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诗《王鸣盛·夷陵远望》原文赏析

古戍标荆塞,危城见蜀津。云移三峡暮,江接百蛮春。行役何时已,音书总未真。登楼欲有赋,感激独伤神。

毫无疑问,这首五言律诗的神气风貌,都极接近于唐音。

夷陵本是春秋战国时楚国先王的墓名,后为县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据《史记·白起列传》载:“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故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有“夷陵土黑有秦灰”之句。而此诗则是写作者在夷陵远望的情景。

由于夷陵在秦楚之战中也是兵家激争的重镇之一,作为一个精通史学的历史学家,王鸣盛当然更比一般人清楚。故首联便有怀古之意,给人以苍凉之感,古代驻军的城堡标明了这是当年楚国的关塞,而登上残存的高城,则可以望见长江自四川流入湖北时的浩浩荡荡的气概。而三、四两句,正是承二句中的“见”字,具体描写了从夷陵城楼远望“蜀津”的一派风光。这两句虽是远望之景,但却摹写得相当入神。凡路过三峡的人,都可以感觉到云彩对三峡景色晴阴明暗的影响,而“云彩三峡暮”,真是活生生地写出了云彩飘过三峡时所引起的短暂的景色变化。“江接百蛮春”之句,虽较上句逊色了一点,但凡领略过自三峡至武昌一带春光的人,也大致可以设想出长江两岸春意盎然、花木盛放的缤纷景象。

在前半首的写景之后,作者因景触情,后半首便转入了对自身感情的抒发。五、六句固然有它的真切古朴之处,但七、八两句似乎更耐人寻味。

自东汉王粲作《登楼赋》,后人登高怀古,或感慨时事,或太息人生,总要援引此例。而此诗的末联虽也涉及,却并不作过多的发挥。从“欲有赋”三字看,作者当时自然也是怀古伤今,百感交集,慨叹万端,很可以发泄一番,而从全诗看,以上六句也为这里作了充分的铺垫。如果是一首五言排律,诗人很可以一气鼓荡,铺张扬厉,将自己胸中的万千感慨一泻无余。然而作者写的是首五律,也许他也只想作首五律从快了事,后面只允许有一句,于是他便只写了“感激独伤神”五字作结。但这种从简虚写的效果,未必比从繁详写的效果差。而且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人铺述的本领不是太高,还不如像这样敛笔一收的为好。因为这“独伤神”三字,实际上正与“欲有赋”相照应而相矛盾,想写而又一时写不出,不知如何写为好,这是不少人登高感慨时常有的心情,而作者正巧妙地写出了这种心情,此所以为妙也;一语而隐括万语,此又所以为妙也。

总之,此诗的首联固有古意,三联亦有古朴真切处,然笔者终究喜欢二联和末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