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钱谦益·金陵后观棋》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诗《钱谦益·金陵后观棋》原文赏析

寂寞枯枰响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以棋局喻政局,诗中常见。杜甫《秋兴八首》之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即其例。本篇沿用了这一传统构思,但诗中那种凄黯寒寂的色调和历史空幻感,却带着诗人所处时代的特有色彩。

这首诗写于顺治四年(1647)。诗人先已作《观棋绝句六首为任幼青作》,后来又写六首,故题为《金陵后观棋》。金陵是六朝故都,又是南明弘光朝的都城,二者之间很容易构成历史的类比与联想。

首句正面写观棋。枰 (ping)指棋盘; 泬 (xue) 寥,空旷萧条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似乎更注重从听觉感受来渲染一种空寂的弈棋的气氛,而不是主要从视觉感受写“观棋”。“枰” 而曰 “枯”,已透出一种枯寂萧疏之感,再冠以 “寂寞”,更显出了它的冷落。使人感到,在这空旷萧条的秋天虚空中,只有棋子声在发出寂寞冷落的声响。

次句点明时地,渲染更大的氛围。秦淮河沿岸,是六朝金粉繁华之地,也是明朝上层官僚贵族纵情声色的享乐场所。可是现在春色已去,繁华不再,满眼一片残秋的萧条衰败景象,连石头城下拍打城郭的江潮也带着一阵阵寒意,听来像是在悲咽一样。“秋” 而曰“老”,于萧瑟凄清之外又益以衰败凋残; “潮”而曰 “寒”,不仅上应“秋”字,且传出一种凄寒寂寞之感。“咽”字尤为遒炼。深秋水落,潮势转小,故变往昔之澎湃为幽咽,这是从客观物象说,寒潮断续,拍打空城,听来如同悲咽,则更透出了听潮者悲凉的主观感情。这句意境从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化出,而刘较浑成含蓄,此则重叠渲染,用力刻画,虽较刻露,但给人的感受则较强烈。其中又融化了姜夔 《扬州慢》词“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的意境, 几乎是象征性地显示了金陵繁华, 秦淮金粉的消逝,透出了江南一带遭受兵燹后残破凄凉的景况。它不是直接的比喻,而是意在象外。从诗境中隐现出一个凄凉冷落的时代氛围。作为弈棋的大背景,这句的描写刻画更加强了空寂凄凉感,使联想向末句过渡。

第三句又从远处的大背景拉回到下棋的室内。这句写了三种事象。一是下棋的人,已是白发萧骚,意态颓唐。二是相伴的惟有黯淡的残灯。说“灯影”,不但如见光影摇曳之状,且连弈棋人的形影相吊亦一并写出。三是时间正在“凉宵里”(此处本应用“寒”,因避复而改用“凉”)。此时、此境、此人,不由得不使诗人由眼前的棋局联想到时局政局,引出点睛的末句: “一局残棋见六朝。”残局是围棋术语,指一局的最后阶段。此时大势已定,无法挽回。“三百年时同晓梦”,那纷纷更迭的六朝固然极像眼前的残局,那无可挽回、终于迅速覆亡的南明弘光政权,不也正像眼前的一局残棋吗?

钱谦益是明朝旧臣,曾官吏部侍郎,在南明弘光朝任礼部尚书,后来金陵城破,降清后授礼部侍郎。这个被史家认为丧失民族气节的上层士大夫,其感情存在着矛盾。一方面趋事新朝,以保禄位:另一方面对明朝政权又不无眷恋与惋惜。这种身为“贰臣”而又兼有“遗老”感情的矛盾情绪,在这首诗中也有所流露。诗中把这场“残局”写得那样凄凉冷落,就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态。但此诗更值得寻味之处,却是在凭吊“残棋”中所流露出来的历史空幻感。中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到明朝灭亡、清朝代兴之际,已经露出了下世的光景。一种“四海变秋气”的整个氛围浸润着诗人的心灵,使他们从眼前的又一局残棋中感受到了历史变更的空幻。诗中那种浓重的寂寞空虚而凄凉的氛围感,正是诗人内心深处历史空幻感的外在表现。六朝覆亡的局面在不断重复,整个封建社会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收拾,成为“一局残棋”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