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唐顺之·登喜峰古城》原文赏析
绝顶孤峰见废关,短衣落月试跻攀。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候雁似随乡思去,寒花将送使臣还。筹边迂薄真无补,空望伊吾抵掌间。
“喜峰”,喜峰口之省。传说古代有子戍边关,其父来寻,相逢于此,称喜逢口。明改喜峰口,是前东北兵防要地。唐顺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被再度启用,任职方郎中,先巡视蓟镇,至喜峰古城,感叹筹边无策,呼唤有识之士改变有明内忧外患的困境,意境开阔,感慨深沉。
“绝顶孤峰见废关,短衣落月试跻攀”,紧扣诗题,写登攀喜峰。按照叙事的顺序,两句的次序应予颠倒,由“短衣落月试跻攀”,才能“绝顶孤峰见废关”。但是,作者意在表达筹边防御之策,故将喜峰口置于首句,并在“关”前冠一“废”字,一则突出现实真情,二则为下文的忧虑伏笔。“短衣落月”值得玩味。唐顺之为人耿直,遭困厄而不悔,复用后更勤于王事,直至以身殉职。“落月”是清晨,于清晨着短衣而跻攀喜峰,其勤勉之状可以想见。
“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登喜峰所见实景,皆与防务相关。“豹旅”,军队。“障”,军队防卫而筑的堡塞。“乘障”进入堡寨,相当于坚守在岗位上。冠以“三秋”二字,有边境军事行动的特色。检中原与边地少数民族的战争,多发生于秋季。“龙媒”,马。“龙媒正满山”,亦当系真情实事。作者在诗题下有小注说:“时三卫贡马,散牧关外。”“三卫”,明代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明代建州,地处今吉林省东南部,是女真族居住的地方。这两句中各用一个副词,上句“方”,下句“正”。“方”是才,与“三秋”联系,至深秋才有军队防卫堡塞,足见边防松懈;“正”字强化“满”字,骏马满山,缺乏管理,可见御边无策。于叙事中寓褒贬,不露痕迹,是所谓“春秋笔法”。此外,从行文上看,“三秋豹旅方乘障,万里龙媒正满山”,境界阔大,诗味甚浓。
“候雁似随乡思去,寒花将送使臣还”,转入诗人自身的感受,给抒情增添浓度。唐顺之是江苏武进人,这次受命巡视蓟镇,时间极短。估计,他写本诗时,已经接到了巡视淮扬的命令。准此,“候雁似随乡思去,寒花将送使臣还”两句,便有浓郁的主观色彩。在“候雁”与“随乡思去”之间加一“似”字,在“寒花”与“送使臣还”之间加一“将”字,使客观事物主观情志化,人化自然,或情化自然,使人感到分外亲切。北雁随乡思而南去,则人的乡思在雁飞之前;寒花将送使臣南归,人未归而花已发。因此,这两句在构思上显然受到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影响和启迪。“使臣”,诗人自指。
“筹边迂薄真无补,空望伊吾抵掌间”两句以期望筹边得人结束。“筹边”,为边事谋划。“迂薄”,迂阔而浅薄。“伊吾”,古地名,今新疆哈密。“抵掌”,击掌,极言其近。自叹筹边无策,无补于边陲的安定,只是空望伊吾于咫尺之间兴叹而已。需要玩味的,“筹边迂薄”的主语,通观全诗,似以作者自指为优。这,与唐顺之忠于国事,勤于王命的思想是合拍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