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灵时童谣》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审举》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歌谣。东汉桓、灵帝时代,外戚专政,宦官弄权,朝政黑暗混乱。无论那派得势都贪脏受贿,肆意搜刮民脂民膏。甚至连朝廷也公开标价卖官鬻爵,以致在选举、用人方面名实不符,污滥不堪。 “《后汉书》曰,桓帝之世,更相滥举,人为之谣。”(沈德潜《古诗源》)指出了这首童谣产生的社会背景。

“举秀才,不知书。”“秀才”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选举科目之一,令郡县推荐才学优异的士人,供朝廷选用。可所举的秀才却是不识字不读书的庸才。 “察孝廉,父别居。”“孝廉”也是武帝所设的选举科目之一,中选者应是孝敬父母、廉洁不贪之人,然而,这所谓的孝廉却竟是与父母分住的不孝之子。再看那些出身寒门、号称清白的文吏,实际污浊如泥;标榜门第高贵的“良将”,原来怯懦得犹如一只小鸡。

歌谣用犀利的语词、幽默的比喻和适度的夸张,把统冶者挂羊头卖狗肉、好听名目下包孕着的肮脏实质,加以无情鞭挞和揭露,因而对东汉末年的腐败政治,有着鲜明而强烈的讽刺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