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歌《惜花四律》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鲁迅诗歌《惜花四律》原文与赏析

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①



鸟啼铃语梦常萦,

闲立花阴盼嫩晴②。

怵目飞红随蝶舞,

关心茸碧绕阶生③。

天于绝代偏多妒,

时至将离倍有情④。

最是令人愁不解,

四檐疏雨送秋声。



剧怜常逐柳绵飘,

金屋何时贮阿娇⑤?

微雨欲来勤插棘,

熏风有意不鸣条⑥。

莫教夕照催长笛,

且踏春阳过板桥⑦。

只恐新秋归塞雁,

兰艘载酒桨轻摇⑧。



细雨轻寒二月时,

不缘红豆始相思⑨。

堕裀印屐增惆怅,

插竹编篱好护持⑩。

慰我素心香袭袖,

撩人蓝尾酒盈卮(11)。

奈何无赖春风至,

深院荼蘼已满枝(12)。



繁英绕甸竟呈妍,

叶底闲看蛱蝶眠(13)。

室外独留滋卉地,

年来幸得养花天(14)。

文禽共惜春将去,

秀野欣逢红欲然(15)。

戏仿唐宫护佳种,

金铃轻绾赤阑边(16)。



【注释】

①诗题中的“藏春园主人”名林步青,曾作《惜花四律》发表在当时的 《海上文社日录》上。原诗如下——

夜来风雨苦相萦,早起欣看画阁晴。软白轻黄无限思,嫣红柔绿可怜生。浅深秀媚如含恨,浓淡丰姿若有情。鹦鹉帘前能解事,呼僮灌溉报声声。

东皇酝酿半时开,彳亍行来有所思。清影月移犹爱护,修芽风动费扶持。参天壅汉窥云壑,大地阳春泛酒卮。属付小鬟须着意,莫教偷折最新枝。

枝头簇簇暗香飘,小雨如酥分外娇。休使狂蜂伤嫩蕊,不教浪蝶绕柔条。青蛱碧汉三千界,绿意红情廿四桥。愿祝十分春永驻,封姨珍重莫轻摇。

千红万紫各争妍,好鸟瞒人叶底眠。精卫亦难填恨海,娲皇不肯补情天。金铃深护赢憔悴,玉树微歌自适然。三十六宫春日丽,满城风雨艳无边。

各本文字略有参差。所谓 “步韵”,又叫 “次韵”,是“和诗”的一种,即按所和原诗用韵及用韵次序作诗。湘州,地名,是林步青的故乡。

②铃:指悬于庭园中的铜铃。古人以红丝为绳,缀铃其上,风动即鸣,故又名风铃。风吹铃响,可以吓走毁花的鸟雀。参见注(16)。嫩晴,初晴。

③茸碧; 柔嫩细密的小草。

④“绝代”二句:绝代,即绝代佳人。李白《清平调》中以牡丹喻杨贵妃,后遂以“绝代”喻牡丹,事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又白居易《牡丹》诗:“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将离,即江篱,芍药。芍药—称江篱,谐将离。《诗经·溱洧》; “赠之以芍药。”《古今注》: “牛亨问曰: ‘将离相别,赠以芍药,何也?’ 答曰: ‘芍药一名可离,故相别以为赠。’”又,将别时赠以芍药,药谐约,寓约后会之意。

⑤“剧怜”二句:谓痛惜自己飘泊不定,如柳絮飞舞,不能尽心护花。作者另有《别诸弟三首》:“谋生无奈日奔驰。”剧怜,极度怜惜。柳绵,即柳絮。金屋贮阿娇,典出《汉武故事》,汉武帝刘彻少时,爱其表妹阿娇,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也。” 后世因有金屋藏娇之说。又晋人石崇爱海棠,曾说: “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 后遂以阿娇喻海棠。

⑥插棘:插棘为篱,用以护花。陆游《东湖新竹》:“插棘编篱谨护持。”姚云文《齐天乐》: “插槿编篱,换梅砌石,次第海棠成坞。” 熏风: 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 “东南曰熏风。”鸣条: 风动枝叶成声之谓。

⑦莫教二句:古人误以为吹笛则梅花落。《能改斋漫录》卷三引《乐府杂录》:“笛者,羌乐也。古曲有落梅花,折杨柳,非谓吹之则梅落耳。”又,唐寅《秋兴》; “夕阳点点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春阳: 古曲名。踏春阳,谓踏着 《春阳》 的节拍。沈亚之 《异梦录·春阳曲》:“长安少女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此处为双关,指春光。有惜春之意。

⑧兰艭 (shuang): 用木兰树制作的小船, 泛指船。

⑨红豆:春天开白花,结子于荚枝间。其子又名 “相思子”。古人因以红豆作为相思信物。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⑩堕裀:掉到裀褥上。喻得意。《南史·范缜传》: “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范)缜亦预焉。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 ‘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堕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裀,此同茵。印屐,屐痕印在落花之上曰印屐。喻失意。此喻花的命运有所不同。

(11)素心:兰花的一种,白色花蕊,又名素心兰。此处为双关。香袭袖:因细心培育而兰花始开,香集于袖。蓝尾酒,即婪尾酒。轮流喝酒,最后一个喝的叫“婪尾酒”。又双关,指芍药。《清异录》:“桑惟翰曰: ‘唐末文人,有谓芍药为婪尾春者。婪尾酒乃最后之名,芍药殿春,亦得是名。’”卮,盛酒的器皿,指酒杯。

(12)“奈何”二句。无赖: 无聊赖,此处有埋怨之意。春天百花盛开,赏心悦目,本为幸事,但花开花落,又因春天之至, 以致花事将尽, 故有此语。荼蘼: 亦作 “酴蘼”,落叶灌木,夏日开放,干高四五尺。荼蘼满枝,预示春花将尽。宋人王淇《春暮游小园》:“开到荼蘼春事了。” 苏轼 《杜沂游武昌以荼蘼花菩萨泉见饷二首》:“荼蘼不争春, 寂寞开最晚。”

(13)繁英:繁,杂,多。英,花。甸:郊野。蛱蝶;蝶之一种。

(14)滋卉地:种花草的园地。养花天:适宜养花的天时。宋僧仲殊《花品》:“牡丹开日,多有轻云微雨,谓之养花天。”

(15)文禽:羽毛艳丽的鸟。秀野:秀美的田野。红欲然:花红如火烧。然: 通“燃”。杜甫 《绝句二首》: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白居易《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16)“戏仿”二句: 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花上金铃》:“天宝初,宁王日侍,好声乐,风流蕴藉……至春时,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乌鹊翔集,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诸宫皆效之。”绾: 绑、系的意思。赤阑: 红漆阑干。



【析】 周作人日记辛丑三月初二日云:“接大哥廿六函,并《惜花诗》四首。”“廿六”即阴历二月二十六日,合公历1901年4月14日。诗成于此前。当时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那年1月20日,鲁迅从南京回到绍兴,3月15日离绍兴回到南京。

周作人的日记后来收录了这四首诗,题名《惜花四律步藏春园主人元韵》,署名“汉真将军后裔”,并有眉批: “都六先生 (按: 此为周作人早期别名) 原本,戛剑生删改,圈点悉遵戛剑生改本。”又云,“茸碧”原作“新绿”,“不解” 原作 “绝处”。后来收入 《集外集拾遗》附录一。初由周作人提供给《鲁迅全集补遗续编》的编者,作为鲁迅的诗发表在该集中。发表时,二、三两首次序颠倒。周作人后来解释说:“这诗也抄在日记里,题云 ‘惜花四律,步藏春园主人元韵’,不知道这人是谁,只是介孚公带回的‘海上文社日录’上见到原唱,上系 ‘湘州’字样,可能是湖南人吧,后来鲁迅看见便和了四首,也并未寄去,因为文社征诗还是以前的事。这时早已过期了。”

鲁迅少时即爱花。10岁时即看到了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等书。而最喜欢读的是清代陈淏子的《花镜》——一本绘图的植物书。他曾用二百文钱从三味书屋一个同学那里买来第一部附图的《花镜》,因此又引起了他养花的兴趣。他还从山上移植花木栽在盆里。并从而纠正了《花镜》中的一些讹误。在南京读书期间和1911年前后还多次批校《花镜》,分订成3册。他在家乡时还常到宅后的百草园去玩,那是他儿时的乐园。在南京求学时有诗云:“怅然回忆家乡乐,抱瓮何时更养花?” 爱花草,想花事,是少年鲁迅的雅趣。

《惜花四律》第一首,抒写惜花的情怀。夜来风雨,睡梦中也常常牵挂花的命运,站在花荫深处。又希望有一个雨后放睛的好天气。见到飞花伴随蝴蝶飞舞,不免怵目惊心,看到柔嫩细密的小草绕阶而生,更使诗人关心备至。诗人埋怨苍天对佳花的妒嫉,一想到芍药花开,暮春已至,更增添了惜花的深情。四檐疏雨,滴答不停,直似送秋的声音,这是多么让人愁思难解啊!惜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均从“惜”字出,用 “最是令人愁不解” 一句总括收束,情深意切。

律诗格律严密,步韵为诗,要求更严,从写作角度讲,正如有人所说,“容易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首诗不仅用韵合度,而且各联之间结构紧密。以夜来风雨的暗示引起下文,紧扣“惜花”,颔联实写,写所见,承首联“闲立” 句而来,颈联虚写,写所感,转为抒情,尾联自 “有情” 出,回应首联,因 “梦常萦”,故 “愁不解”,“盼嫩晴”而疏雨不停,则晴终不可盼,一气呵成,细密无间。虽然当时鲁迅还只是20岁的青年,却已显示了一定的驾驭旧体诗的功力。

第二首写护花之愿。作者叹息自己身如柳絮漂泊不定,痛惜极愿护花而不能。表现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关怀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微微的惆怅之情。

首联直抒惜花之意,并活用 “金屋藏娇”的典故,以美人比佳花,示护花之法,正见其诚谨。“何时”表明期望之切。颔联承上进一步申明护花之法,趁风雨未来,赶快插棘护持。颈联转入写赏花之趣,尾联即以及时赏花作结,仍寓惜花之心于其中。因“惜”而“护”,由 “护” 及 “赏”,“护” 是 “惜” 的手段,“赏” 是“惜” 的目的,“护”、“赏” 皆不离 “惜” 字。

首联起句造语本极浅露,织入“金屋藏娇”的典故,由 “怜”而 “贮”,亦犹由 “惜”而 “护”。中间二联对仗亦工,由 “护”及“赏”,尾联又归结到 “赏”,正是“惜”的本意。承转自然,又结得恰当,和诗如此,可见匠心。

这一首用韵与原唱第三首相和。想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 发表时第二、三首次序颠倒,事出有因。

第三首写赏花所感。阴历二月,是为仲春。言已届百花初开之季。细雨迷蒙,乍暖还寒,由花时而及花事,并非因红豆才引起惜花之情,心中早已想到花事。思及落花的命运或有不同,便增加了内心的伤感。为了不使落花遭逢厄运,必须尽心竭力加以护持。由于护持得当,兰花盛开,花香已经暗暗集于袖间。这对诗人爱花的本心是很大的安慰,芍药娇艳,花色撩人,还是喝个最后的满杯吧。然而,春去夏来,好景不常,满院荼蘼已经盛开,花期将尽,花事即了,这真是无可奈何的啊!

这一首从惜花之情早已萌于内心,联想到落花的命运而提醒自己悉心护持,转而又申述赏花的乐趣,这不仅是惜花的报答,而且是护花的收获,最后归结到百无聊赖的春风,方至即归,而夏日已届,荼蘼满枝,花事不可挽留,又回应到“惜花”上。环环相扣,关锁紧密,层次清楚,一目了然。颈联写赏花之趣,尾联抒惜花之情。含蓄而富于韵味。颈联对仗尤见功力。

第四首写赏花的心情。由郊野之花而及庭园之花。由花的繁茂而想到护花的成功,由赏花而归结到护花,仍不离“惜”字。“繁英绕甸”句,写郊野花事之盛,蝴蝶亦因饱赏春花之美而疲倦,在叶底歇憩了。想到专事培育花草的庭园,和一年来有幸得到的好天气,诗人不免心旷神怡。此时,各种美丽的小鸟也因花事之盛而兴奋,连它们也与诗人一道怜惜春天将要过去,花事即将结束,而郊野之花事仍盛,红花遍地,如火之燃烧。最后仍归结到护花,诗人仿照唐宫护花的办法,把金铃轻轻系在红漆栏边。首联从眼前美景叙起,以见赏花之乐。颔联暗寓养花之趣、艺花之乐。“独留”“幸得”造语极妙。颈联于赏花之余又点出花事将尽,“共惜”、“欣逢”对应,将赏花之乐、惜花之情融合一起。尾联因 “惜” 而 “护”,“戏仿”、“轻绾”、情趣横生,委曲宛转,意蕴无穷。

次韵唱和,恰如“戴着镣铐跳舞”的命题作文。难处然而妙处也正在于既需韵随前唱,关合原诗,又必须脱出成语,另出机杼,写出和诗者自己的新意来。否则,则落入因循酬唱的陈套中了。《惜花四律》的可贵处,正是在于,与原唱同写惜花,却能把自己的个人爱好情趣与惜花的深情结合起来。因而抒情自然深切,造语亦能别开生面,与原唱呼僮唤起的消闲解闷的赏花异趣。不仅如此,鲁迅的和诗中,还常常借用前人诗句典故来创造新的意境。如第一首,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孟浩然《春晓》诗。但作者的功力并不表现在用典上,更重要的,却在于他能借前人诗意唤起读者的审美联想,同时,又织入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自然地由《春晓》诗之意境进入《惜花四律》的意境。这种置换意境的瞒天过海的艺术手段是十分高明的,这种例子还有很多,都标示着青年鲁迅独到的艺术匠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诗中还常用双关之语,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这虽有文字游戏的成份在内,但由于所用双关的字面意义仍与全诗统一,并无碍于理解,是“不隔”的。由此可见出青年鲁迅即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学素养,和得心应手地借旧诗形式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惜花四律》为青年鲁迅的习作。与后来写给朋友的旧体诗一样,是不准备发表的,当如许广平所言“或抒一时性情”。读这一组诗,似可不必追求微言大意。鲁迅也不提倡写旧体诗,他在《致杨霁云》的信中认为“大可不必动手”,偶或为之,又视为一种“积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组诗写作之工,看出青年鲁迅学习之勤。后期鲁迅的旧体诗,尤其是律诗,之所以写得那样精警,能运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表达富有时代精神的革命感情,而且运用自如,与他青年时锻炼工夫是分不开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