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山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鲁山[1]山行

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2],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3],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4],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5]?云外一声鸡[6]。

【注释】

[1]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

[2]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3]随处改:指(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4]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5]何许:何处,哪里。

[6]何许:何处,哪里。

【作者】

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素,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是诗人于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诗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热爱。开篇就直奔主题“适与野情惬”——恰恰和我爱好天然风物的情趣相合。下一句的“千山高复低”应该是第一句的主语,可知首联用的是倒装句式,以突出主题。颔联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扣题目之“行”字,群峰随立脚点的不同变换各种姿态,“幽径”和“独行”回应“野情”之“野”,“好峰”和“迷”传达山行的自得之乐,回应首句的“惬”字。颈联视线由远转近,看到了林中的动物,而且点明了此行的时间:“霜落”、“林空”正是深秋时分。熊和鹿自由自在,丝毫感觉不到人的惊扰,而人也和它们共享着自在之趣。尾联的一声鸡鸣,打破了前三联的无声世界,原来在山峦后面也有小山村,而这深山怀抱里的村落人家,也是作者喜爱的“野情”的一部分。梅尧臣论诗,主张平淡,他的《读邵不疑学士诗卷》中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本诗用语朴素,意境疏淡,但又颇有情趣,韵味悠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