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沙渡》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

白沙渡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礌礌,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题解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离开陕西同谷南下,前往四川成都。入剑门关后,从陆路改水路,在剑州白沙渡登舟顺嘉陵江而行。一路上山高水险,路途艰难。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此诗即为其中之一。白沙渡,嘉陵江上的渡口,以沙白得名,位于唐代川北剑州。

简析 此诗记叙诗人从陕西入川,在白沙渡乘船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跨越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最艰险的剑门关后的喜悦之情。诗中对沿途山川河流景物的描写非常细腻、形象、生动,读之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