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题 解】

《捕蛇者说》是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究这点。805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那时的永州极其荒僻落后,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永州将近10年,目睹人民的疾苦,眼见官府的腐败、豪强的剥削,愤而为诗为文,反映人民疾苦。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反映的是苛重赋税的压榨、贪官悍吏的迫害,逼迫得劳动人民纷纷走上逃窜、死亡之路的社会现实。本文生动而具体地表现了孔子所说“苛政猛于虎”的思想,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善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文中写了毒蛇和赋敛之毒两方面的内容。而写毒蛇之毒主要是为了通过对比来突出赋敛之毒的。 例如,在第一段中,作者详尽地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第四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煎熬“旦旦有是”,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文章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