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马嵬(四首选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是清代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大诗人,“性灵”派的开山和领袖。在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中,包含着许多进步的思想因素。

这首诗的题目“马嵬”为地名,即马嵬驿,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杨贵妃缢死的地方。中唐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七言歌行《长恨歌》,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故事,着重歌颂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情这对封建帝后的悲剧。袁枚这首诗,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诗歌第一句开门见山,叫人们不要再唱当年的《长恨歌》,认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诀别并不值得同情。第二句回过头来交代前句的理由,指出民间百姓在战乱中,即使都活着,也有无数夫妻不得团圆。第三、第四两句连在一起,意思说由于战乱的缘故,当时千百万劳动人民被迫离乡背井,夫妻离散;他们所流的眼泪,比唐玄宗在长生殿上思念杨贵妃而流的眼泪要多得多。全诗正是将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的诀别和民间无数夫妻的离散这两种客观现实放在一起,构成强烈鲜明的对照;它一反历来统治阶级对待劳动人民的鄙视态度,把同情的眼光从最高封建统治者那里移到广大的人民群众身上,从而体现了诗人一定的民主思想。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不少巧妙之处。例如,诗歌第四句运用“长生殿”的有关传说,联系《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来看,就可以发现它实际上起着照应第一句中的“长恨歌”和第二句中的“银河”这样一种结构安排上的作用。可见,袁枚在这首小诗中不仅考虑到内容上的逻辑联系,而且顾及于词语间的前后照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费尽了经营。同时,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总共不过二十八个字而已;然而,在它当中,却融入了三首篇幅很长的古诗。第一句明点白居易的《长恨歌》,自不待言;第三句“石壕村里夫妻别”,则是暗用杜甫名作“三吏”,“三别”中的《石壕吏》和《新婚别》二诗。这种“诗中套诗”的艺术手法,在袁枚这里运用得恰到好处,天衣无缝,丝毫没有硬凑的痕迹和堆砌的感觉,刘勰《文心雕龙》曾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诗人正是这样来增加小诗的容量,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并体现深刻的进步思想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