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格《暮春》古诗赏析与原文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翁格,字去非,江苏吴县人,生当于钱载、袁枚等同时。《清诗别裁》曾选录他的诗。

这首诗题目标明是《暮春》,读者就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见暮春时节的景象:桃李春风、鸟语花香的明媚景色,蓬勃生机,即将退去;草木阴阴、万花纷谢的画面已呈现在眼前。“花余几点红”,诗人用平淡无奇的写实笔法摹尽了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色图。春天多雨,又常常碰到倒春寒,春光的归去往往是比人们所希望的要早。因此,历代的诗人总是把“惜春”、“怨春”当作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半山春晚即事》),汪藻吟咏:“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春日》)等,都典型地描述了“春归早”的实际情况,因而“一年强半是春愁,浅白深红付乱流。”(姜宸英《惜花》),就成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态。常人写花褪残红,总是带着婉惜的心情,诗句中带着淡淡的哀愁。但翁格却说:“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不仅鲜明地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态度,也好像在自问自答:切莫埋怨春色归去太早,其实春天并未归去呵!君不见,万千花丛中不是还有余下的几点红吗?

三、四两句又进一层。即使花已褪尽,不留一点红了,又怎么样呢?花是凋谢了,但根蒂还在;只要是根蒂仍在,那就不愁它明年不再发芽开花了。因为诗人相信,每年一度的春风终会有的。年年春风劲吹,岁岁总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所以就不必生什么哀怨之情了。“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不仅道出了自然之理,也道出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