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好了歌》解注(第一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好了歌》解注(第一回)

【原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①;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②。

蛛丝儿结满雕梁③,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④。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⑥。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⑦!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⑧;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⑨。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⑩。

【注解】

①陋室:简陋的屋子。笏(hù)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

②场:演出场所。

③雕梁:雕过花的屋梁,指代豪华的房屋。

④红绡(xiāo):指红色薄绸。

⑤谤:指责,毁谤。

⑥方:方法,良方。强梁:强横凶暴,是指强盗、暴徒。

⑦择膏粱: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粱,本指精美的食品,引申为富贵之家。膏,肥肉。粱,细粮。烟花巷:妓院。烟花,旧时娼妓的代称。

⑧纱帽:乌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锁枷:旧时囚系罪人的刑具。

⑨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大官所穿的官服。

⑩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背景】

甄士隐听了跛道人那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的话后,顿时“悟彻”,便对道人说了这首歌,自称替《好了歌》作注解。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大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的褡裢抢过来背上,竟不回家,同着疯道人飘飘而去。

【赏析】

跛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画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激烈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在这里,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云的动荡、变幻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封建阶级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已大为加速的反映,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它的上层建筑亦发生动摇,正趋向崩溃的反映。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几句是说: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在那长满衰草枯杨的场地上,从前可是笙歌燕舞的演出场所。一开头就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这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不好简单地对号入座。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的也是兴衰难以预测,昨日富贵不复再,穷困也有显达时。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说明青春易老,韶华易逝,鲜花哪有千日红!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说的是夫妻关系,同床异梦,昨日黄土送,今日锦帐红。这在书中是有所指的。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说的是富贵如云烟,转瞬即逝,谁也不能长保富贵。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说的是命运无常,生死难料。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说的是子女教育与婚姻之事。教育方法再好,也难保子女不会走上邪路;再般配的婚姻对象,也难保会有美满的结局。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说明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永远得不到满足。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旨在奉劝人们,不要太在意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儿女情长,一场辛苦为谁忙,到头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愤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当时热衷于名利的人,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不无助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