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春怨》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四时如湍水,飞奔竞回复。
夜鸟响嘤嘤,朝光照煜煜①。
>厌见花成子,多看笋为竹。
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
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
君去在榆关,妾留住函谷②。
唯对昔邪房③,如见蜘蛛屋。
独与响相酬④,还将影自逐。
象床易毡簟⑤,罗衣变单复。
几过度风霜,犹能保茕独。
《春怨》是一个乐府题目,这个题目多写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本诗就是如此;这种离愁别恨多从女方抒写,用女子口吻唱出,本诗也是如此。这种题材的诗称为“思妇诗”,即思念丈夫的妇女的诗。在古代,或者因为兵役,或者因为徭役,或者因为游宦四方,立功万里,男子常常远走他乡,造成夫妇的离别;加以交通不便,归乡不易,数年不见,音信不通,而女子多情,思心尤切;因此,“思妇”也是一种常见的主题。这首诗说“君去在榆关”,榆关的故址在今河北省山海关,是古代的征战之地,可见女子的丈夫是边塞从军的。伤春悲秋,人之常情,何况一个独守空闺的女子,那明媚的春光更容易触发她对于夫妻情爱的回忆,对于犹似这春光一样美好的青春年华徒然消逝的伤感。于是,她就唱出了满腔的离别哀怨。
全诗可分四个层次。前六句是第一个层次,紧紧扣住一个“春”字,写年复一年的离别。岁月象湍急的流水一样流逝,一年四季回环往复,又到了满园春色的时节。对于这位敏感多情的妇女,春天带给她的不是喜悦,而是触目皆是的离愁。那嘤嘤啼唱的夜鸟,那煜煜闪耀的朝霞,向她提示着:夜变为朝,晨变为夕,一个个美好的春日都在无望的翘盼中逝去了。她不愿看见那一朵朵花儿结成一个个果实,不愿看见那一棵棵笋芽长成一枝枝竹子,因为这同样向她提示:这个美好的春天也即将在无望的翘盼中逝去了;春天里的一切都留下了它们的成果,而她的青春却是不结果实的空花。“万里断音书”以下四句是第二个层次,写她对丈夫焦首煎心般的思念。“万里”形容离别之远,“十年”形容离别之久。这么远,这么久,更何况音信全无,各宿一方!他还在世吗?残酷无情的战争没有夺去他的生命?她既为青春的虚度伤情,又为丈夫的安危揪心。“积愁落芳鬓”一句十分形象生动,暗示长久的思虑和忧愁已经使她的双鬓过早地生出白发,是呀,十年了,她的青春已接近尾声;“长啼坏美目”,长久的哭泣也使她流盼生辉的眼波黯淡起来。“君去在榆关”以下六句是第三个层次,极写她闺中的寂寞与孤独。屋顶,长满了乌韭;屋角,结满了蛛网。一个没有男子的家,一切都显得多么荒凉!当然,她并不是不能亲自去清理,她实在没有心思去管,一任它们生长。她与丈夫大约新婚不久就离开了,还未曾有一男半女,家中更无其他的人。应答着她的,只有她自言自语所引出的回声;伴随着她的,只有自己长长的身影罢了。这种冷清与孤独,进一步衬托了她对丈夫的想念。最后四句是第四个层次,呼应了第一个层次,并表达了她虽独守空房而坚贞不渝的爱情。本诗开头已写了流光如驶,四季递邅,这里又说“象床易毡簟,罗衣变单复”,床上铺的,毡子换成凉席,凉席又换成毡子;身上穿的,单衣改成夹衣,夹衣又改成单衣;所表达的寒来暑往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把感情升华一步,引出结尾两句:“几过度风霜,犹能保茕独”。风霜,当然是指自然界的风霜,她在期待中已经度过多少个春秋了;但在这里也未必不暗示人世的风霜,那也许是有人对独居弱女子的欺凌,也许是有人劝诱她改辙另嫁。但她都挺过来了。她要安守孤独,洁身自好,坚贞不渝,等待着丈夫归来。曹丕《燕歌行》一诗有云:“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从前面的诗句可以看出,她同丈夫也是一往深情,无时无刻不能忘的。就这样,全诗塑造了一个真挚深情的女性形象。
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可取之处。它题为“春怨”,却没有正面写到一个“怨”字,但又通篇皆怨,句句皆怨。怨什么呢?怨别。而在这背后,怨的却是那无休无止的战争,那可诅咒的战争造成多少家庭的生离死别,摧残了多少恩爱夫妻的青春欢乐! 它善于用景物描写暗示与指代时光流逝,如“夜鸟”、“朝光”、“花成子”、“笋为竹”、“易毡簟”、“变单复”,都不脱离具体可感的形象,这就比抽象枯躁的直陈生动多了。它还善于描写环境,用以衬托女主人公的心情,如“昔邪房”、“蜘蛛屋”、“响”、“影”等,意境孤凄清冷,显示出女主人公心境的孤凄清冷。当然,这首诗与唐代表现“思妇”“闺怨”的同样题材的作品相比,无疑逊色多了。这一来是因为过分追求对偶,全诗除开头与结尾两联外,中间各联一律是对偶的,甚至为了对偶,不惜用两句诗表达同一层意思,造成作品的冗长繁复,缺少精警之美。二是与此相联系的铺张过甚,从各方面极力形容,力求说尽,使人一览无余,没有丰富的想象余地。这样,它就远不如唐诗的兴象玲珑,情思蕴藉,而又意境深远开阔。这是当时的文学风气使然,也是诗歌发展的历程使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