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江有汜》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诗经·召南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弃妇的哀愁和渴望昔日爱情复燃的心愿。
浩浩长江滚滚东流,在大江的分流处,一位女子临江伫立,望着分流而下的江水,忍不住黯然泣下,“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汜”即指长江的支流,诗的起句在弃妇的内心独白中汇入了自然景物,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瑟瑟江水,凄凄江洲,孤寂无依的女子独抱浓愁的画面。一下子使迢迢不断的江水之景与女子的愁情交融了。
愁,是一种抽象的概念,难以言说,但是如果以一种具象加以形象化的说明,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化为有声有色的画面,便会引人入胜,撼人心弦。本诗以水喻愁,一下子给人以愁思绵绵不尽之感,给人以江河日下,华年易逝之感。而且,人们往往说“柔情似水”,江水喻女子的相思之情,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这样,首句的描写,不仅以江水有支流暗示男子另有新宠,还暗寓愁思,将女子的相怨而相思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江水起兴,寓伤感愁情的手法,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颇有借鉴。最负盛名的可谓是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清平乐》则曰:“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稍后李清照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都翻出层层新意,但论其滥觞,恐怕还在《诗经》的此类作品中。
第四句“不我以”,从诗歌的表达形式上是上句的重复,但在情感上却是由愁生恨的递进。弃妇之愁源发于爱,而恨意的滋生又是爱意的绵延。“不我以,其后也悔。”正是体现了爱——愁——恨的情感历程。联系上下句,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这位愁肠百结的女子的倔强个性。她的满腔爱意顿时转生满腹恨情,痛恨郎君的朝秦暮楚,贪恋美色,自信地发出“其后也悔”的预言。
但是,无爱又怎会生恨呢? 总观三章,每章起句都反复吟诵着“江有支流,新妇嫁来我遭弃。”(除却个别字词的更换)那份“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惆怅深深地笼罩着她那颗愁苦的心。各章的句子从形式的表达上似乎是一致的,可是却蕴含着弃妇的感情起伏波动。“悔”指的是心中悔意的滋生,是心里活动的描绘,“处”则是动作的刻画,郎君从后悔到苦苦哀求,在弃妇想象中既是愁为恨的愈演愈烈,又是渴望郎君回心转意的心愿的递升。当她回到现实之中,意识到这一切的想象却似江水不可回流一般地空渺时,禁不住“其啸也歌”。弃妇的哀号,伴随着浩浩江水,响彻长空,也深深烙在读者的心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