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希济·生查子》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
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
罗裙,处处怜芳草。”
这是一首写情人惜别的词。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夜里凝聚起来的雾气渐渐消散,隐隐露出春山的倩影;广漠的天幕也由深蓝化为灰白,星星已经疏落稀少,月儿坠向西天。这是一个多么宁静美好的春日黎明。春天本来就是万物欣荣、春心荡漾的季节,更何况是这样温馨醉人的良辰。这该是人们香梦成酣、情侣充分享受幸福的时刻。可是世间事,古难全。有一对人儿偏偏就在这样的时候离别,怎不叫他们肠断心摧、难分难舍?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腮边的泪水揩也揩不净,映着破晓时分的残月清辉,更是平添了几分愁绪,几分凄恻。
词的上阕,作者是用景与情的反差来增加情感份量,强化词的感染力度的。景物越是美好,便越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楚,可以收到比一般“以景托情、融情于景”的正衬手法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但是这首词的更为精彩之处还在下阕。
“语已多,情未了”,是的,即将离别的情人,万语千言也是道不尽心中情爱的。话想是已经谈了一夜,要表达的却总也表达不完。心上人启程在即,或是骏马嘶鸣,或是兰舟催发,不能再说下去了。女主人公只好强忍泪水,狠狠心准备转身归去。“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如同乐曲奏到尾声,已是余音袅袅,忽然又爆出一段点题的华美乐章,让人耳目一新。这最后两句真是绝妙之极! 翠绿的罗裙,碧萋的芳草,多么惹人爱怜的形象,把女主人公平凡而又芬芳的气质烘托出来! 而且短短两句,有借代,有比喻,有象征,有联想,蕴涵多么丰富! 前面不是说“语已多,情未了”吗? 有了这两句,女主人公那千种情、万般意也都可以不必细表了。这首词正由于这两句的出现,而成为千古佳唱!
不过最后这两句究竟是谁说的,人们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男方说的,意即:我会记住你的绿罗裙,并因此所到之处连芳草也加以爱怜。此说当亦可通。但仔细斟酌下来,觉得似以女方说的为佳。因为男女离别,在那个时代,主要的担心是在女子一边。男子固然也可以说几句让对方放心的话,但应该比较直露,不必绕弯子。以这两句的深情婉曲、寓意绵长看,当更符合女子的口气。能把女主人公那种既担心又娇羞且又不能不说的郑重嘱咐的情态表露出来。因而在理解上,两句的意思也应该倒一倒:不是要对方因“记得绿罗裙”而去“处处怜芳草”,而是让他由“怜芳草”,想到“绿罗裙”,再由“绿罗裙”想到穿裙的人。因为倘是本来就记得绿罗裙,则怜不怜芳草也就无所谓了。女主人公正是要他时时把芳草同自己联系起来。芳草是遍及天涯、随处可见的,只要他一看到芳草,就记起绿罗裙,也就能记起她这个着裙的人了。这样理解,词意就显得更加贴切隽永,耐人寻味。
论诗(包括词)有所谓“诗眼”之说,这首词的“眼”就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它在词的最后,却起着震响全篇的作用。使得整首词的格调渐趋昂扬,悲伤而不失望,销魂而不消沉,读后心头的抑郁之感为之缓解。词人勾勒的这幅情人惜别的画面亦因之变得明丽起来。尤其是女主人公深情可爱的形象更是鲜活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连她的殷殷嘱咐之语,也仿佛声犹在耳,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