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圣宇《伤痕》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刘圣宇

短篇小说。作者卢新华。原载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获第一届(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主人公王晓华是“文革”中数以百万计的“革命小将”中的一员,出于狂热的革命激情,毅然和定为“叛徒”的母亲划清界限,偷偷地提前毕业,去辽宁农村插队。离家时给母亲留下一个纸条:“我和你,也和这个家庭彻底决裂了,你不用再找我。”母亲给她寄去的衣物和信看也不看就退回去。尽管她的“革命”态度如此坚决,还是因家庭关系影响了她的入团,甚至不得不和恋人分手。后来从信中她才得知母亲的叛徒罪名是“四人帮”为达到篡党夺权目的强加的。八年来,母亲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重病缠身。悔恨交加的女儿赶回上海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她赶到前几小时与世长辞了。这一切在王晓华的心头刻下了一道难以弥合的伤痕。小说一发表,立即产生了极大反响,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文汇报》编辑部和作者本人收到来信来稿一千多件。1978年10月15日出版的《文艺报》第四期上分别报道了北京和上海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关《伤痕》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小说对主人公王晓华的普遍性、典型性的认识与理解上。争论还波及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如社会主义文学能否暴露阴暗面,可不可以写悲剧?写骨肉之情算不算“人性论”等等。文艺界对《伤痕》的评价,总的倾向是:作品的思想认识价值应给予充分肯定,艺术上的粗疏也较明显。新时期文学创作上的第一次浪潮——“伤痕文学”便是从该小说发轫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