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平策《亲人》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仪平策

短篇小说。作者王愿坚。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57年12月号。它描叙的是一位将军认一个素不相识的烈属老人作父亲的故事。一天,曾司令员收到一位江西老农民写来的信。老人在信中将他当成了多年失去音讯的当兵的儿子。将军查悉这位老农民是一位烈属,他那个与将军同名同姓的儿子在过草地时已壮烈牺牲了。将军想起二十多年前被国民党军队杀害的自己的父亲,又想起过草地时,是一位叫曾令标的战士舍身救了自己。于是,他以儿子的身份给老农民寄去一封信和二十元钱。以后,将军每月都给老人写信和寄钱物,成了赡养和安慰这位老人的亲人。可是,老人竟要来看望他这个“儿子”!尽管将军讲了好多理由劝老人先别来,但老人到底还是来了。将军下决心要把真情告诉老人,可当他在自己家里看到这位头发斑白、矮小瘦弱的老人时,他忍不住满含感情地叫了一声“爹”。只剩半只眼睛的老人激动地叫着儿子的乳名,流着热泪上下抚摸着“儿子”的脑袋、脖子、肩章,使将军体验到了那种真挚深厚的父爱。在老少三代吃着团圆饭期间,老人问起儿子嘴角上的瘊子怎么没有了、为什么不是左手拿筷子了等等,将军和夫人一一搪塞过去。老人为终于真正看到了他的儿子放声大哭起来。将军望着在哭声里睡去了的老人,感慨不已。小说感情强烈,催人泪下,充满浓厚的人情味。语言朴实真挚,感人肺腑。作品一发表,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或褒或贬,分歧很大。肯定者认为,作品“在不长的文字间”,刻画了一颗“巨大心灵”,一颗“饱含着阶级深情的心灵”(冯牧语),表现了“从战友的爱推及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侯金镜语)。小说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被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1965年以后,《亲人》开始被作为宣扬“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幸福观”的“不好的小说”和“毒草”受到批判。粉碎“四人帮”后,作品获得重新评价,被认为“奏出了一支革命人情美的颂歌”(《中国当代文学史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