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家神品丹法》的主要内容,《诸家神品丹法》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诸家神品丹法》的主要内容,《诸家神品丹法》导读

《诸家神品丹法》是宋代或宋代以后的人辑录的丹法汇编。辑者佚名。成书年代尚不能考定,最早是宋代或更晚。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本书共6卷,约3万余字。卷1录《抱朴子内篇·黄白》及其他丹经中的部分内容;卷2录唐或五代人孟要甫(道号玄真子)撰《金丹秘要参同录》中的“修丹择地仪式”;卷3录《金丹秘要参同录》和唐代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部分内容(如赤雪流珠丹法),其他内容出处不详;卷4录《孙真人丹经》内“五金八石”章和“伏朱砂法”5条,唐宋间成书的《葛仙翁紫霄丹经》内“伏朱砂法”10条以及《金丹秘要参同录》内伏朱砂法3条等;卷5录《葛仙翁紫霄丹经》中伏汞法5条、伏硇砂法4条、伏火硫黄法、伏雄黄法、伏雌黄法、伏胆矾法、伏白矾法、点青金法、长生匮法各1条,《孙真人丹经》内伏汞法14条、伏硫黄法3条、伏火雌黄法1条、伏胆矾法2条、伏信法3条,唐人撰、北宋人重订《太虚丹经》内伏雄黄法、伏硫黄法、伏砒法各1条;卷6录五代末至宋初日华子撰《日华子点庚法》4条以及《太虚丹经》内各种丹法33条。

本书所录丹法约百余种,限于目前研究水平,这里仅就其中已研究得比较清楚的内容介绍如下:

1.金银分离法 《诸家神品丹法》卷5转录了《葛仙翁丹经》内“点青金法”:“用胆矾、绿矾、青盐各等分,为末,将淡庚打作片子,以醋调药末如面糊相似,涂于金上。又以赤石脂为末,牛粪调,固济阴干,文武火烧三伏时,再入坩埚,消作汁,成色宝矣。”文中的“淡庚”指不纯的含银黄金。在这个过程中,银与矾、盐作用生成AgCl,AgCl很易熔化(熔点455℃),熔化后便渗入外裹的赤石脂泥中,从而实现金银分离。《诸家神品丹法》卷3还记载了一种出自唐宋时期的“罨庚”的方法:“绿矾一两,白矾五钱,盐三钱,焰硝八钱,同为细末。同甘泥捏成槽子,将造成(金)钗毕,于水内湿过,前药内滚匀,放槽子内。上火烧药,却取出于水盆内蘸,如此五次,为上色宝也。”这段文字是关于金银分离术中的“矾硝盐法”的最早记载。这种分离金银法的原理是:矾、硝、盐的混合物在加热时会同时释出盐酸和硝酸,能有效地溶解白银,甚至消蚀黄金。

2.金粉制作法 《诸家神品丹法》卷3记载:“化庚粉法:用上好庚一十两,汞五十两,贮于磁罐内,常用火暖。将庚烧令赤,投汞中,以柳篦子搅,化庚尽。用盐花三斤,与金泥同研细,入大铛中,匀平,上用盆子勘盖定,泥固济周圆,令密。慢火煅之,令汞飞上盆上,以汞飞尽为度。次用前水沃淘盐,味尽将(为)度。庚粉放盘内,日曝干后,细研,入在药用。”这种作金粉法的原理是:先用水银使黄金化成液态汞齐,再与盐共研,使黄金分散,附于盐末表面,然后加热蒸去水银,进而用水溶去盐末,于是便得到极细的金粉。这种方法最早于东汉末狐刚子《出金矿图录》,但这里的叙述的更加清晰。

3.锌黄铜的炼制 我国古代的鍮石(锌黄铜)最初是用炉甘石(ZnCO3)点化红铜而成的。这种技艺的现存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诸家神品丹法》卷6收录的《日华子点庚法》。按日华子姓大名明,四明人,是五代末宋初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宋开宝中(968—975)曾撰《日华子本草》传世。《日华子点庚法》记载:“百炼赤铜一斤,太原炉甘石一斤,细研,水飞过石一两,搅匀,铁合内固济阴干。用木炭八斤,风炉内自辰时下火,煅二日夜足。冷取出,再入气炉内煅,急扇三时辰,取出打开。去泥,水洗其物,颗颗如鸡冠色。母一钱点淡金一两成上等金。”今人模拟实验已证实了这段记载的科学性。这种炼制鍮石的点化法工艺一直沿用到明末清初。

4.铜锌砷三元合金的炼制 《诸家神品丹法》卷4引《孙真人丹经》内五金八石章记载:“砒霜者出信州界,上好黄类白者用之。研为细末,以法制焰硝或益母草烧灰淋汁煎霜,于新磁缸子内铺底,入药盖顶,以火烧之。渐添火,次加大火,断烟成汁。点鍮石成银,及点诸物皆可用之。”砒霜与硝石或草木灰霜(含K2CO3)合炼,即生成砷酸钾,再以砷酸钾点化鍮石,在还原剂存在下即可生成银白色的Cu—Zn—As三元合金。

《诸家神品丹法》的内容大都出自唐宋时期的炼丹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多早已散佚,因而此书是研究唐宋时期炼丹术的重要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