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谱》的主要内容,《荔枝谱》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荔枝谱》的主要内容,《荔枝谱》导读

《荔枝谱》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传世的荔枝专书。蔡襄撰。《文献通考经籍考·农家类》著录。《宋史·艺文志》列在小说类中。书作于北宋仁宗嘉祐四年 (1059)。本书原来收在作者 《端明集》(又称《蔡忠惠公集》)中,以后流传广泛,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艺圃搜奇》、《古今说部丛书》 及 《丛书集成》本等。

蔡襄 (101—1067),字君谟,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天圣进士。庆历三年知谏院,历福、泉、杭三州,累端明殿学士。由于长期在闽做官,对当地盛产的荔枝见闻颇多,经调查研究,写成 《荔枝谱》。作者草书笔力苍劲,姿媚有余,人称当时第一。卒谥忠惠。著有《蔡忠惠集》、《茶录》等。

本书1卷,分为7篇,分别叙述荔枝的历史、产地、运销、食性、养护、加工之法,记载闽产荔枝品种32个。全文约2500字。

《荔枝谱》首先列出了荔枝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的区域,“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这正是我国荔枝的主产区。记述了历代向宫廷贡奉鲜荔枝的路线 “洛阳取于岭南,长安来于巴蜀”。概述了闽中四郡生产荔枝的实况,“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列品虽高而寂寥”。

对于荔枝的生物学特性,本书多有论述。指出“性畏高寒,不堪移植”。这正是荔枝只能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原因。“初种畏寒,方五六年深冬覆之以护霜霰”。树幼小时抗寒力差,要加强防护。不同品种各需不同的生态环境,所以有的“宜依山或平陆”,有的 “或近水田”。在对水分的需求上品种差异颇大。

对于荔枝的开花结实习性,本书也有详细的观察和科学的结论,“大略其花春生蔌蔌然白色,其色多少在风雨时与不时,也有间岁生者 (即现代所谓隔年结果),谓之歇枝,有仍岁生者(即年年结实),半生半歇(即部分结实) 也”。准确地记述了荔枝花序上小花繁多,但座果率不高,纷纷掉落的自然现象。还总结出了荔枝结果的大小年现象。

本书颇为重视对于品种名称的来由、果实各个部分特点 (颜色、形状、大小、风味)、成熟期和产地环境的记述。为此后的荔枝专谱的撰著有着示范性的影响。

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文笔精练,阐述扼要,对品种特征的记述较详,成为我们研究古代荔枝品种资源的重要依据,所总结的荔枝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措施和原理科学性较强。在本书的影响下,后世有十多种《荔枝谱》 问世,本书实际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