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瀹骈文》的主要内容,《理瀹骈文》导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理瀹骈文》的主要内容,《理瀹骈文》导读

《理瀹骈文》又名《外治医说》,是中医外治法专著。清吴师机著,刊行于同治三年(1864),清《八千卷楼书目》最早著录。主要版本有同治三年初刊本;同治九年刻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此影印出版,1984年以此为底本出版赵辉贤注释本;光绪元年(1875)补刻膏方本;光绪五年(1879)婺源刻本等。同治九年本为通行本。

吴师机(1806—1886),原名安业,字尚先,清代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医学家。道兴十四年(1834)中举人,后入都,以微疾不应试。自此淡于功名,于文之外,兼学为医,尤致力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因见由于缺药或误治丧生者很多,且患者中又有不肯服药之人与不能服药之证,而古书多用内服药,少用外治法,遂自制膏药,倡用外治,与内治并行,而补内治之不及。在扬州设存济堂药店,多用膏药治病。不仅应用于外部之疾的治疗,更有内、妇、儿、五官各科疾病的治疗经验。他吸取前辈医家与古典医籍中有关外治的论述,并汇集民间的外治法,参以己见,历时二十载,易稿十余次,撰成《外治医说》 一书,阐述“内外治殊途同归之理”。刊行时,取《子华子》“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意,又因正文以骈体文写成,故易名为《理瀹骈文》。

本书不分卷,前有许楣等序,后有吴氏自跋。全书分“略言”、“续增略言”、“理瀹骈文”、“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四大部分。“略言”、“续增略言”是因为原正文为骈文,非所以通俗,因而在卷首增补“略言”,“撮其大意为浅语,以提其要,使人人开卷了然”。其基本理论与制膏加药之法,均载于此。“理瀹骈文”之正文,用骈俪文体,分别论述了伤寒、中风、痹证等多种病症的外治法,并详加注文阐释之,提供了不少有效的外治法。“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方并加药法”,介绍他创办的“存济堂药局”修合施送的21张主要膏方,如清阳、散阴、金仙、行水四大膏。每方之下,详述组成、合法、主治病证与应用方法。另附有“治心病方”一文。

本书的学术贡献,主要是:1.对中医外治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发挥。“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病因病机相同,辨证相同,故用药亦可相通。所不同的,只是给药的方法和途径而已。因而“外治必先知内,先求其本”,把审阴阳,察四时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辨病形等视为外治法必须遵循原则。同时根据不同病情和部位,提出上中下三焦分治的方法。2.扩大了膏药的应用:吴氏外治法,采用膏药薄贴疗法最多。膏与药本分为二,吴氏则合而两全,凡属于内治的汤剂丸散,无不可熬制成膏药,凡服汤丸能治之疾,也无一不可改用薄贴收效。膏药的功用,“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鉴于用药途径的特殊性,必得 “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3. 对外治法进行了改进。总结出敷、熨、熏、浸、洗、罨、擦、坐、嚏、缚、火罐、推拿、按摩等十余种外治法,许多是属于现代理疗法的早期成就。他如温热疗法、水疗法、蜡疗法、泥疗法、发泡疗法等,皆有新见。

本书是第一部中医外治专著,是对中医外治疗法的一次比较系统的总结,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除收有膏药疗法外,也广泛涉及到多种中医外治方法,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优越性与广泛适应性。故本书被后人称为 “外治之宗”。近年以来,膏药疗法及各种外治疗法为临床所重视。赵辉贤氏对本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并详细地加以注释,使之通俗易懂,又把原注中大量方和法,尤其是膏方百余张,加以整理,按科归类,详明主治用法,附于书末,便于检索应用。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