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的主要内容,《四库全书》导读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清高宗弘历(1711—1799)敕辑。弘历曾数诏各省访书呈送京师,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设“四库全书馆”始修此书。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综编抄录第1部,历时10年。此后又缮写7部,分藏于文渊、文源、文津、文汇、文宗、文澜7阁,现存文渊、文溯、文津、文澜4部,其余均毁于战火。1983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据台北所藏文渊阁本影印出版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后来上海又据该本影印出版了缩印本。
《四库全书》的编纂工程浩大,机构庞杂,人员众多,除以刘统勋、于敏中等30人为正副总裁外,下设总纂处、总阅处和总校官等,据“《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清单”所载,有362人参与了编纂工作,而其中又以总纂官纪昀、陆锡熊、戴震为最有力。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河北)人。清学者、文学家。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纪氏贯彻儒籍,旁通百家,能诗善文。在四库馆总纂官任上,凡六经传注得失,诸史异同,子集支分派别,以及词曲医卜之类,罔不抉奥提纲,穷源究委。每进一书,仿刘向例,作“提要”冠诸简首。并纂《四库全书总目》。另有《纪文达公遗集》和《阅微草堂笔记》等。陆锡熊(? —1792),字建男,号耳山。江苏上海人。清学者,乾隆进士。官至福建学政、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四库馆总纂官任内,对采进各省遗书中字画之讹者、卷数之脱落者、篇第之倒置与他本之互异及与晁公武、陈振孙的书目记录不同者,皆加考证。又总撰人的生平,撮书中之大概,为全书提要。并编纂《契丹国志》、《胜朝殉节诸臣表》、《唐桂二王本末》、《河源纪略》、《历代职官表考》等。此外,尚著有《篁村诗钞》、《宝奎堂文集》、《补陈寿礼志》、《炳烛偶钞》等。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思想家、学者。问学于婺源江永。博闻强记,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的研究均有精深的造诣,又精通古音,立韵类正转旁转之例。因戴氏学识渊博,修《四库全书》时,以举人身份被特召为纂修官,整理了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全书经、史、水利、天算、楚词等类提要出自其手。在馆五年,病死。著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声类考》、《方言疏证》等,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该书收录我国历代典籍3505种,79327卷,分装36304册,约99700000字(因七阁全书抄成时间不同,抽补散失情况各异,其种、卷、册数的统计也不尽相同,此据文津阁本)。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65属。经部收录儒家经典,注释与讨论经学的著作,以及为读书治学作准备之小学书。下分10类: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古代的《乐经》已失传,此类收录关于古代音乐理论和古乐器著作)、小学(研究字义、字形和音韵的著作)。史部收录各种体裁的历史、地理及目录书等。下分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记载各据一方的王朝或外国历史的著作)、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子部收录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和释道著作(不包括宗教经典),下分14类: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占卜吉凶的书)、艺术、谱录(器物、生物、植物、食品等图谱或辞典)、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集部收录历代诗文集以及文学评论、词曲方面的著作,下分5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个人或多人词集,词、曲评论,关于词曲创作理论、格式和用韵书,不包括曲文)。
该书编选书目,辑补残缺,校勘文字,订正讹误,删去邪佞不雅之言,改正有辱清廷之语,抽毁反满思想之作,厘定篇第卷序,收录宏富,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面貌。本书特点有:(1)广征集,严审定。所收书籍来源广泛,包括敕撰本(清代皇帝的著作和清初以来根据皇帝命令编纂的书籍)和内府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录的佚书,各省采进与私家进献本,当时坊市间最流行之“通行本”。仅地方各省就呈送图书约一万三千多种,以江苏和浙江两地为最多,交四库馆评定处理,选择底本,撰写考证、提要、注明应刻、应抄或应存意见,呈总纂官修改审订,后皇帝御批决定。对敕撰本,列为“应刻书籍”,除抄入《四库全书》外,另行刊刻印刷,以广流传;对内容合格著作,列为“应抄书籍”,原书抄入《四库全书》;对不同于上述两条,又不必明令禁止的书籍,列入“应存书籍”,原书不收进《四库全书》,仅在《四库全书总目》里列入书目和提要。对内容“违碍”之书,定为“应禁书籍”或全书毁掉,或抽毁。(2)鸿才硕学,荟萃一堂。总裁于敏中、刘统勋,副总裁彭元瑞、朱陆等皆负时望,负责实际编务之总纂官纪昀、陆锡熊,总校官陆费稚,编纂如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翁方纲、姚鼐、祁韵士、王太岳诸人,都为一时名宿,乾隆年间名儒学者,咸被网罗。(3)知识内容丰富浩瀚,全书包容了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哲学、宗教、民族、艺术、医学、天象、舆地、物产等各方面重要著述。从所收各书的著者看,远起上古,近至明清,历代人著述俱全(清代除皇帝著述和官修书外,对当时还在者概不收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书收录妇女著作5种,如宋李清照的《漱玉词》,朱淑真的《断肠词》等,佛教徒著作44种,少数民族学者著作,如元代蒙古族纳新的《河朔访古记》和萨都剌的《雁门集》,四库馆副总裁金简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等。该书还收录了朝鲜、越南、日本、印度、意大利、比利时、德意志等国学者的十几种著作。(4)全书体例严谨,庋藏划一。《四库全书总目》集中反映了这方面的成就,《总目》是一部由《四库全书》分类目录和各书提要两部分内容合成的大型目录、集中体现了《四库全书》的知识体系。《四库全书》在分类方面继承了前人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办法并使之完善,部下分类、类下分属。每类书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历代帝王著作,列于本时代之首,作者时代不详者,参考同一时代与之往来者安排次第,无考者,置于本时代之末。全书分类详明,条理井然,每部书各从其类,严谨有序,形成有机的整体。每书之前冠提要,首开列书名、卷数、采进来历,次考证作者名号、籍贯、官阶或主要经历;介绍该书性质、内容大要;评论其得失利弊;略述书之版本流传。为读者读书指明了方法与途径。(5)该书副产品卓有成就。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派生著作,比较重要的有《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
《四库全书荟要》;系集《全书》精华而成,由总裁于敏中、王际华主持,从全书中精选经史子集各部书427种,分缮二份,一藏紫禁城坤宁宫内摛藻堂,一藏长春园含经堂内味腴书屋。《荟要》与《全书》一精一博,各自特色,且因其所据底本、提要文字等与全书有别,可与《全书》互为参考。味腴书屋一部于咸丰十年(1860)焚毁,摛藻堂一部今存台湾。
《四库全书总目》,辑《四库全书》及存目书提要而成,见本书该条。
《四库全书考证》100卷。四库馆校书时,将发现的讹误字句及考证结果记出,附于该书之末。乾隆四十一年(1776)又将分散的校订各签,另为编次,定名《四库全书考证》,交武英殿用聚珍版排印流传。该书对订正古籍版本的错讹,正确理解古书原义很有裨益。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系将《全书》中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及其他宋元著作编辑而成,见本书该条。
该书荟萃我国历代典籍精华,是18世纪世界上唯一之文化巨著。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都有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1)“千册万帙,汇为一团”,整理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遗产。清王朝以中央政府的力量,广搜群书,辑佚编纂,集散为整,聚私为公,对历代典籍作了一次彻底整理,保存了大批有价值的著作。近代学者萧一山评论说:《四库全书》“以万千之遗书而汇为一团,以多数之简册而勒成一部,不惟齐整,易于保存,且完备,易于寻觅,吾国先人之宝籍得赖以不坠者,亦斯役之力也。”其中许多当时已很罕见的宋元时代的刻本和旧抄本,在征集时重现,许多久已失传的著作从古书中辑录出来,仅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入《四库全书》的就达385种之多。其中如《九章算术》、《孙子算经》、《海岛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等,几部重要数学著作都在失传二、三百年得以重现。(2)学术影响,广泛深远,突出表现在刊刻丛书、辑佚、校勘、目录学及出版印刷方面。自《四库全书》问世后,学者争相传抄,有些人在传抄校对之后,仿武英殿罕见书例,大量刻为丛书,出现了像《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等,一批高质量的丛书,并发展成很多类型:辑佚丛书、郡邑丛书、氏族丛书;专类丛书等。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世间不闻的著作,此举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使辑佚、校补成为一时风气,并发展为专门学问。出现了像严可均的《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黄奭的《汉学堂丛书》、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等一批重要辑佚著作,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研究资料。四库馆臣在修书过程中,注重对古籍的校勘,使大量古书恢复了本来面目,他们的校勘成果集中体现在《四库全书考证》一书中,此后的学者如卢文弨、黄丕烈、顾广圻、孙星衍、阮元等人,更将辑佚、校勘和出版结合起来。将自己校勘的书籍开雕付印,推动了我国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四库全书》的编纂,产生了《四库全书总目》这部在中国目录学史上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从而推动了清代目录学的发展,使元、明到清初一直遭受冷遇的目录学成了兴盛一时的“显学”,各种版本目录、藏书志和题跋层出不穷。总之,该书的编纂,不仅推动了学术发展,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哲学思想,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3)禁毁书籍,恶果严重,乾隆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材料记载,全毁书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铲毁、烧毁书版七、八万块,同时大兴文字狱,根据《清代文字狱档》、《文献丛编》、《掌故丛编》等史料记载,四库开馆后10年内发生文字狱48起。收入《四库全书》的典籍,不少在经窜改删削后,减低甚至丧失了原有的史料价值,并给后人利用增加了困难。
该书问世以来,因学术价值很高,后世整理、研究者很多。自1919年起,多次有人建议影印出版。影印分全印与选印两派,主张全印者先后有5次,以金梁、叶恭绰、张元济、高梦旦为代表,但或因库款支绌,或因军阀混战、外敌入侵而中止。主张选印者以高步瀛首倡,几经努力,1933年民国中央图书馆筹备处依南京教育部所聘请目录学家陈垣、傅增湘等选定书目,选出231种,1960册,缩成小六开本,题名《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935年商务印书馆刊行。其间多宋之秘籍,借此得以广泛流传。
参考文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