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方言考》的主要内容,《吴下方言考》导读
《吴下方言考》是中国古代方言学著作。清胡文英撰,约成书于乾隆二十年(1755)左右。通行的版本有清乾隆间留芝堂刊本。
胡文英(生卒年不详),字绳崖,江苏武进人。生于清代乾隆间,生平事迹不详,所著仅知 《吴下方言考》一部。
本书共12卷,搜集江南一带方言俗语,证以古训。凡其他方言可与吴语互相印证者,亦一并附入。全书是按平水韵编排的,编次词语的方法则是把字音相近的字以声相从,排列在一起。又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各为一部;其韵字数之少者,即类附于相近的他韵之下。如卷一的“一东”下面注着“二冬附”。这就说明本书所收的“二冬”韵中的字不多,且 “东”、“冬”韵近,故系于 “东”韵之下。胡氏为吴人,熟悉吴语,故本书搜集吴语,并非专为解吴语、注吴语,而是以求通晓当时的语言与古代的训诂。如卷一平韵一东“倯”条说: “倯(音松),扬子《方言》: ‘陇右人名嬾曰倯。’案:倯,为人作事不用力也。吴中谓作事不用力曰倯,所作之物甚平常亦曰倯。”从音义两方面,指出了当时吴语的渊源。又如卷二平韵三江“花黄”条说:“花黄,《木兰歌》: ‘对镜贴花黄’。徐悱《咏照镜》: ‘轻手约花黄’。案:花黄,未嫁之饰也。今俗谓女子未嫁者曰黄花女。”以古诗证释了“黄花女”一词的由来。再如卷十二入韵八黠 ‘勃窣’条说:勃窣,《世说》: ‘张凭勃窣为理窟。’案:勃窣,散尘也。”以今语说明了古词,使后人明晓了《世说新语》中“勃窣”一词的含义,了悟到“勃窣”由“散尘”的 “尘土飞扬”而引申为 “辞采缤纷,迸发不穷”之义的演化过程。这些都是前此的方言著作所未有的特点。
本书不同于扬雄的《方言》,亦不同于后来章炳麟的《新方言》,而是以吴音证之经史诸书且参其离合为特点的。因此,历来许多典籍中难以诠释的语词,本书以吴音为主兼与燕、齐、楚、粤等各地方言与之参证,疑难即为之冰释。故本书在通解古今语词方面是有突出贡献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