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考略》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最早研究封泥的专著。清吴式芬、陈介祺合辑。吴式芬,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好金石文,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均拓本收录,著有《捃古录金文》9卷。陈介祺,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好收藏古物,长于墨拓,著有《十钟山房印举》、《簠斋吉金录》等。
中国古代公私简牍均写于竹简或木札之上,遣使传信,中途恐有泄漏生变,因此封发时以绳捆缚成一束,于绳端或结绳处加以检木,用粘泥封固,盖上玺印,作为信验,以防偷窥私折。这种钤有印章的土块被称为封泥。此法盛行于秦、汉、魏晋时期,后因帛、纸盛行于世,此制遂废弃。清末封泥出土以后,因此制久废,世人不知为何物。《封泥考略》于光绪三十年(1905)印行,始定其名为封泥。此书凡10卷,收录秦汉官私封泥849枚,逐枚加以考释。因封泥与古玺相表里,官印种类繁夥,因此对考正秦汉官制、地理为用至大,对研究秦汉篆刻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如书中所收“河南太守封泥”,征引《汉书》为证云:“按:《汉书·地理志》:河南郡,故秦三川郡。高帝更名,属司隶太守。”又如“河间王玺封泥”,除征引《汉书》中《地理志》、《诸侯年表》、《百官公卿年》等材料外,更引《汉官仪》,云:“孔子称,封泰山、禅梁父,封者以金泥银绳印之以玺,又曰:建武三十二年登封泰山尚书令臧玉牒封石,检以金为绳,以石为泥。”证明封泥用绳。复引《抱朴子》:“古之人入山者佩黄神白章印,以封泥著。所在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认为这是道家也有封泥之举。
1990年中国书店据光绪三十年本影印出版此书,有关此书的仿续之作颇多,如罗振玉《齐鲁封泥集存》、陈宝琛《澄秋馆藏古封泥》、周明泰《续封泥考略》、《再续封泥考略》、吴幼潜《封泥汇编》、陈直《汉封泥考略》、胡琨《封泥印古录》、北京大学文史部《封泥存真》等多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