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宜君
抒情长诗。作者康朗甩(傣族)。云南人民出版社1960年3月初版;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4月初版。这是一首傣族人民新生活的赞歌,是一首献给祖国、献给党的颂歌。长诗通过解放后十年中西双版纳的巨大历史变革和社会前进步伐的描叙和赞颂,热情地歌颂了社会主义、歌颂了党。全诗由以下七支歌组成:《森林的黎明》、《勐巴纳西的欢呼》、《土地的主人》、《傣家人的第一个春天》、《曼菲龙水库之歌》、《澜沧江上的宝石》、《赶摆》。第一支歌,把苦难生活的追叙和迎接解放的欣喜形成对照,热情地讴歌傣族人民的新生。从第二支歌到第六支歌,是解放后傣族人民新生活历程的真实而生动的反映。自“各民族当家作主的节日”的自治州的成立,到“一千个做梦的夜晚,没有梦见这样好的土地,会分到我们手里”而终于成了土地真正主人的土地改革,直到人民公社的成立,按照时间的顺序,以编年史的方式,记录了傣族人民解放后的重大事件。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傣族人民前进的足迹,感受到他们欢乐的脉搏和心声。第七支歌,是全诗的总结,同时也是傣族人民胜利历程的总结。人们“张灯又结彩”,唱着歌、跳着舞欢庆建国十周年,欢庆祖国和人民的胜利,在此,长诗歌颂新生活、歌颂祖国的主题得到了最充分的表达。这首长诗采用傣族“赞哈调”的传统文学形式,做到了抒情与叙事的有机结合;感情真挚,激情洋溢,语言朴实流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自然,长诗也歌颂了诸如“大跃进”运动之类的生活,这是时代所带给作品的局限和缺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