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钗记》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荆钗记》简介|介绍|概况

全名《王十朋荆钗记》。南戏剧本。元柯丹邱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妙品”,说:“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词隐称其‘能守韵’。然则今本有失韵者,盖传钞之伪耳。真当仰配《琵琶》而鼎峙《拜月》者乎?”明王骥德《曲律》说:“《荆钗》、《牧羊》、《孤儿》、《金印》,可列具品,不得言妙。”又说:“古曲自《琵琶》、《香囊》、《连环》而外,如《荆钗》、《白兔》……等记,其鄙俚浅近,若出一手。岂其时兵革孔棘,人士流离,皆村儒野老涂歌巷咏之作耶?”又说: “古戏如《荆》、 《刘》、 《拜》、《杀》等,传之几二三百年,至今不废。以其时作者少,又优人戏单,无此等名目便以为缺典,故幸而久传。”明徐复祚《曲论》说:“《琵琶》、《拜月》而下,《荆钗》以情节关目胜,然纯是倭巷俚语,粗鄙之极,而用韵却严,本色当行,时离时合。”明凌蒙初《谭曲杂札》说:“《荆》、《拜》二记虽亦经涂削,而其所存原笔处,犹足以见其长,非后来人所能办也。”清李渔《闲情偶记》说:“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荆》、《刘》、《拜》、《杀》之得传于后,止为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于心,便便于口,以其始终无二事,贯串只一人也。”清李调元《雨村曲话》说:“《荆钗》虽动人而俗,《香囊》虽不动人而雅,亦《琵琶》之类,未可废也。”清梁廷楠《曲话》说:“《荆钗》曲白都近自然,惟《赴试》折家国离情,路上自不必向朋辈喁喁絮语,且末、净合唱‘蒙嘱咐,牢记取,教我成名先寄数行书’,又居然与王十朋心事关照,殊嫌着相。”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献王《荆钗》,且直摩则诚之垒,出词卑俗,亦十倍于永嘉。”又说:“此记曲本不佳,惟以藩邸之尊,而能洞明音吕,故一时传唱,遍于旗亭,实则明曲中,尚属中下乘也。……《赴试》、《闺念》、《忆母》诸折,全摹则诚旧套,而出词平实,远逊《琵琶》,不独结构间多可议焉。”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曲其词虽俚鄙,然‘曲白都近自然’,结构之巧,冠《琵琶》及四大家中,因此至今上演尚盛,其流行应不减于《琵琶》。”明徐谓《南词叙录》著录《王十朋荆钗记》两本:一为“宋元旧篇”,未题作者姓名;一为“本朝”,题“李景云编”。清张大复《寒山堂曲谱》引《王十朋荆钗记》,注作“《雍熙乐府》”六种之第二种,吴门学究敬仙书会柯丹邱”著。清姚燮《今乐考证》题“柯丹邱”著。无名氏《古人传奇总目》题“丹邱生作”。今《古本戏曲丛刊》中《原本状元荆钗记》,题作“温泉子编集,梦仙子校正”。近人吴梅《〈曲海目〉疏证》说:“《荆钗》,柯丹邱作。(案:丹邱先生,实为宁献王权道号,并非柯敬仲也。)”此剧歌颂了王十朋富贵不忘糟糠妻的高尚品质和钱玉莲忠于爱情、反抗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鞭挞了卑鄙无耻的邪恶小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品结构谨严,情节错综曲折。但作者试图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表扬“义夫节妇”,故封建说教气味较浓。人物形象也不够突出,语言本色而略显粗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