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无家别》简介|介绍|概况

组诗“三别”篇名。唐杜甫作。宋师古《师氏诗说》:“在昔先王中兴,劳来还定安集之,而鸿雁之民独安其居。今肃宗中兴,使民无家,而至于生无以养,死无以葬,其视周宣之民,不亦厚颜也哉?观甫诗,时政之美恶,皆可得而知也。”清浦起龙《读杜心解》:“《无家别》,亦行者之词也。通首只是一片。起八句,追叙无家之由。‘久行’六句,合里无家之景。‘宿鸟’以下,始入自己,反踢‘别’字。言既归来,虽无家,且理生业耳。‘县吏’四句,引题。‘近行’八句,本身无家之情。其前四极曲,言远去固艰于近行,然总是无家,亦不论远近矣。翻进一层作意。旧未得解。末二,以点作结。‘何以为蒸黎’,可作六篇总结。反其言以相质,直可云:‘何以为民上?’《三别》体相类,其法又各别。一比起,一直起,一追叙起;一比体结,一别意结,一点题结。又《新婚》,妇语夫;《垂老》,夫语妇;《无家》,似自语,亦似语客。”清卢元昌说:“先王以六族安万民,使民有室家之乐。今《新安》无丁,《石壕》遣妪,《新婚》有怨旷之夫妇,《垂老》痛阵亡之子孙,至战败逃归者,又复不免。河北生灵,几于靡有孑遗矣。唐之危而不亡者,赖太宗德泽在人,而思明自殒于萧墙耳。”(清仇兆熬《杜诗详注》卷七引)。清杨伦《杜诗镜铨》:“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摹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苕华》《草黄》之哀,不是过也。乐天《古乐府》《秦中吟》等篇,亦自此出,而语稍平易,不及杜之沈警独绝矣。”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写一个从相州之战溃败而归乡的士兵又被本州征戍入伍故事,由于此士兵在战乱中已经家破人亡,只剩只身一人,再被征戍,而无人告别,故题为《无家别》。全诗通过这位士兵回乡后的耳闻目睹和辛酸遭遇,描绘出安史之乱以后广大农村破败凋零的凄惨景象,揭露了战乱所带给人民的巨大痛苦。诗篇结构谨严,层次清晰、写士兵回乡所见,以其行近村庄、进入街巷划分层次,由远而近,有条不紊,远景只概括全貌,近景则描写细节;写士兵心理活动,逐层翻转,愈转愈深,刻画入微。善用简炼、形象的语言,描写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深化诗歌的主题。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而又不为其形式所限,根据社会现实,“即事命篇”,自创新题;激情凝聚笔端,寓主观抒情于客观描述之中,哀感动人,淡中见工,故明王嗣奭说:“上数章诗,非亲见不能作,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公往来东都,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清仇兆熬《杜诗详注》卷七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